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只要出发,就能到达,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了就是,一本书买了不看,摆在那里,却终究是徒劳。有许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去看书,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我想读书它就是一个慢慢沉淀自己的过程,包括性格、脾气、人生观、见解,一边被排斥着,一边埋头苦作,幸运的是慢慢脱离人群有了自己独立的观点。
三毛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一个人无论化再浓的妆,都遮盖不住内心深处的苍白和荒凉,而只有内在涵养和外在的气质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所谓真正的贵族,是从精神上开始培养的!读书可以开阔你的视野,丰富你的想象力,读书多了,思维也会随着改变,会如何正确的选择决定一件事情,也许你读完一本书很快就会忘记里面的内容,但潜意识会存入你的大脑里,变成行动力,所以多去读书,读好书。
我见过一个大叔,他用假期的时间一个人带着十岁的儿子,骑着摩托车去旅行,每一年都要有一次这样的旅行。他们已经走了很多城市,交通工具却既不是飞机,也不是大巴,和火车,取代的交通工具竟然是在身边慢慢落伍下去的“摩托车”。你会感觉到很奇怪,这个世界兜兜转转,所有的东西都过于太便利和发达,那些你本以为可以舍弃却最后发现离不开的东西,而它就在原地。走了这么远我们问他,不累吗?他诧异地看着我们,却一本正经地回答,旅行其实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锻炼和磨砺,而一个人去旅行,就是为了要在路上寻找那些有意义的“过程”!为了要培养孩子这种从小就学会爱好和聆听大自然的能力,并且要懂得一个人独处和行走的意义,以及眼睛和思维的洞察,比如他们独自在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有许多充满奇异的事和有趣的人,会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会和一些在路上志同道合和的人去交谈,去沟通,去学习。也会因为方向感,或许迷路,或许无援助,但当你发现在充满荆棘载途的路上何尝不是一种对自身的磨练和挑战,随之的迎刃而解。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人在旅行的路上所能体会到快乐的真谛吧!没有任何的准备,于是就出发了,只有你出发了,才能到达,无论哪一种方式的旅行,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那个过程里体验到的一切。
想起陈丹燕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旅行者去看世界时,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处处留下伤痕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世界,最终能久久留在旅行者心中,陪伴他经过自己生活中的艰难时世”。
真羡慕那个父亲,如此的聪慧,他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向孩子传递那份来自内心深处最纯粹最本分的东西:不去逐流,不跟随大众,保持心灵澄澈的观念,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去独处,哪怕是一个人在路上旅行,至少你会懂得那些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慢慢学会了去思考,“不去随大众,人云亦云”。一个人的独处,而那份孤独是你的必修课,你要永远保留心灵的那份宽敞和阔达,还有不受外物所染的“”澄澈的心”。
曾经在有书写作里读到过一个作家,她是这样的状态,因身患疾病卧床多年,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站起来可以去旅行,以及她的文章里流露的都是有关她出走旅行的浅短和快乐,可是这些年里,她却困置劳疾,因为疾病,她不能像正常的人去旅行,可是内心深处却从未停歇过,她手里的笔在书写着来自生命的另一份馈赠,是宽阔,是豁达,大概“凡生命之苦,尽予收容”。正如五瓣花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她是这样形容的:“一种看似轻描淡写,随时可能被忽视的;一种并不那么热烈,很漫不经心的,一种很简单、很朴素的生活”!活在当下,用书籍、用绘画、用书写,恢复自己想象的翅膀!
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如意的世界里,当乌云密布的时候,我们就摇曳,当阳光总有一天会到来,等阳光照到你的时候,请开出自己的花朵就行了。
就像你从来不会去读一本书,更不愿意去花费时间把精力放在读一本书的身上,为什么要去读书?它是无法改变你现在的生活和境遇,但是它可以让你的心沉淀下去,慢慢静下学会思考。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迷茫却又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那就去读书,因为读书使人励志,当你工作感觉压力学习疲惫的时候,那就出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