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对工作满意吗? 调查:近九成人赞同,辅导员认可度最高
教师节将至,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新一学期也拉开了序幕。 如今,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 他们教学投入情况和教学情况如何?
辅导员对工作认可度超教学科研型教师
《 中国青年报 》9日 报道,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大学教师教学投入情况的数据显示,在2018 ~ 2019学年里,本科院校教师周均工作时长为 46.9小时,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为 46小时。
其中,近九成大学教师对个人工作表示认可,较高的工作认可度意味着工作能给大学教师带来更多成就感。其中,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型教师对个人工作认可度为 88%,高职高专为 80%。辅导员群体对工作的认可度最高,本科院校的辅导员为 91%,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为 88%。
近年来,让大学教师回归教学成为大学内外的共识。在今年年初的全国高教处长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要回归“ 教研为本 ”。“ 高校教师不管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最近一学年承担授课任务的大学教师,在教学上 ( 包括上课、教学准备、学生答疑等 ) 周均投入的时长为 16.8小时。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学上周均投入 17.4小时,在科研方面周均投入 16.1小时。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教学上周均投入 15.9小时,在科研方面周均投入 15.4小时。
总体看来,大学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略多于科研。86% 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为充足。
在教学改进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是新一学年里,教师最希望进行教学改进的环节。
在师生交流方面,数据显示,本科教师平均每周与学生课下交流时长为 2.6小时,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为 2.5小时。学习学术、个人生活和实习就业均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内容。
教学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从数据来看,高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激励和支持政策。84% 的本科院校教师和 87% 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反馈,所在高校设有鼓励教师投入教学的措施或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对教学环节的重视。
据悉,分析所用数据的调查时间从今年8月5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回收大学教师的有效答卷 2248份。
教师工资位列全国19大行业第7位
中新社此前报道,中国教育部3日透露,中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 1673.83万人,比设立教师节之初的1985年 931.9万人,增长 79%。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据介绍,中国现有高等师范院校 199所,举办师范教育的非师范院校 406所,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 倒数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 第7位。教师地位待遇更加“ 受尊重、受关注 ”。
住房补贴、购房优惠及子女入学机会等是最具吸引力的福利
西安《 华商报 》2017年也曾报道,第三方机构发布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大学教师对所任职高校满意,不过不同于本次调查,教学科研人员满意度高于行政管理人员及辅导员。
参与调查的大学教师中,83% 表示在目前所任职高校工作感到满意。
从不同岗位职责来看,教学科研人员满意度相对较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的满意度较低。
从不同地区高校来看,东北地区高校教师满意度最高,为89%,其后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满意度相对较低,仅为62%。
在大学教师眼中,理想雇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调查显示,最具工作吸引力的大学最需具备三大条件:满意的薪酬福利、有力的职业发展支持、公正透明的管理制度。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62%选择“ 除公积金以外的住房补贴、教师宿舍或购房优惠 ”和“ 高质量的子女入园入学机会 ”是最具吸引力的福利待遇。“ 帮助解决配偶工作 ”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为41%。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教育部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成效。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
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超过50%
央视报道,据介绍,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 4% 以上,其中,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 50%。教师工资由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 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 第7位。
为提升教师素质能力,2013-2019年累计安排相关资金 135亿元,支持实施“ 国培计划 ”,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同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向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表示,中央财政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从2018年7月1日起,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西部地区 年人均3.82万元,中部地区 年人均3.52万元。2019年,特岗计划招聘规模已扩大到 10万人。2013-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相关资金 430亿元。
此外,中央财政还对实施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2013-2019年累计安排 奖补资金198.2亿元,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每年惠及约 127万 乡村教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加强教师权益保障,仍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将研究改革和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推动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民办学校高工资吸引着公立学校教师纷纷跳槽
此前,北京《 半月谈 》刊文称,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比起来,生源资质不如、教材难度不如、教师收入不如、升学排行不如 …… 与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比起来,不少公立名校的光环正日益暗淡。在一些教育资源富集、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名校已不如民办名校。
首先,民办学校的高工资正吸引着公立学校教师纷纷跳槽。
随着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改革,体制内外的鸿沟逐渐填平,原先体制内的诸多福利正在降低其吸引力,而民办学校的高工资对于一些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些特别有经验、40岁到50岁左右的教师,在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下,也很有可能考虑去民办学校。就北京而言,小学教师 税前一万三四 的工资和民办学校 税前两万二三 的工资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造成的吸引力,绝不可小视。
其次,民办学校分工细致,教师主动性积极性更高。
民办学校教师分工更为清楚合理,工作交叉的部分少,减少了相互推诿和扯皮的可能性。另外,教师多做一项工作就会多一份收入,这种随时的正强化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者,在公立学校,教师工资的决定性因素是职称。职称本来是用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指标,然而,由于高级职称数量有限,所以一些无望得到高级职称的教师索性放弃这种追求。结果是只有少部分优秀教师在努力追求职称,而更多的普通教师则可能停留在中级阶段失去了工作积极性。
“ 知识付费 ”催生中国百万年薪“ 网师 ”群体
另据中新社报道,在中国,随着“ 知识付费 ”时代的来临,“ 穷教书匠 ”逐渐成为过去式,一个依托互联网而生的新兴职业“ 网师 ”正在崛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拿到令人艳羡的百万年薪,同时也在刷新着公众对于传统教育的认知。
“ 网师 ”,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并能在平台上获得持续收入的群体。他们能在教学过程中收获尊严和乐趣,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之外的产物,也是新时代、新经济催生的新职业代表。
当前,25到35岁人群构成了中国“ 网师 ”群体的主力,他们当中男性占比超过了一半,从退休教师到在读大学生,“ 网师 ”的年龄和身份在不断延伸。
“‘ 网师 ’并不等同于网红老师,我们不是那些通过直播、颜值炒起来的,可能我们有颜值,但是我们不靠颜值 ”,珠海的志念优课创始人陈志远这样解释自己的职业定位。
陈志远在沪江旗下实时互动在线教育平台 CCtalk 上教授英文,他的昵称“ luckydog ”拥着超高人气,他还是该平台上第一个课程收入过百万的口碑名师。不过,他并不愿意被称为“ 网红 ”,陈志远说“我认为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知识的叫做网络老师比较好一点”。
近两年,在全面放开“ 二孩 ”以及优先发展教育等多项政策的刺激下,外加资本市场的强势助力,中国在线教育进入快速增长期。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的《 中国 B2B2C 在线教育平台行业研究报告 》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941亿元,同比增长约30%。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增长势头保持稳健,预计在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27亿元。
授课方式灵活、教学内容多样、一对一的课程体验,这些都是“ 网师 ”领先于传统教师的优势。艾瑞认为,在在线教育高速发展、知识付费理念兴起的行业环境下,“ 网师 ”愈加希望通过互联网拓展教育输出渠道,同时在知识变现方面的需求日渐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