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699|评论: 3

[群众呼声] 欣赏古风歌曲: 绿 山水吟 (五色石叶南/慕寒)【视频自己拍摄编辑制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90724-164525.jpg

P90724-171639.jpg


五色石南叶 慕寒  绿山水吟_Moment.jpg


五色石南叶 慕寒  绿山水吟 1_Moment.jpg


306874106cbbefc6ec8c54e339ef94a8fc841fb7.jpg


捕获.JPG


五色石南叶 慕寒  绿山水吟 2_Moment.jpg


五色石南叶 慕寒  绿山水吟 3_Moment.jpg


五色石南叶 慕寒  绿山水吟 4_Moment.jpg


捕获 1.JPG


抚琴山河



空山静默寄存多少事



远水缠绵留有古今情



     ---泠泠江月拙笔







绿 山水吟   五色石南叶&慕寒  320K高品质音乐



【视频自己拍摄编辑制作】

【视频来源:四川渠县土溪的石溪水库】







 绿  山水吟






文案:俞伯牙 与 钟子期


春秋时,有琴师名曰伯牙,善鼓琴而无人懂。

竟遇樵夫子期,能解曲中深意。

高山流水相逢,天地仿若初生。

后子期死,伯牙谓世间再无知音,遂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知音难觅。。。 。。。



  作词:锦衣小盆友


  作曲:潮汐&灰原穷


  演唱:五色石南叶&慕寒


  编曲:灰原穷


  竹笛/萧:水玥儿


  混缩/母带:Cuttlefish


  LRC BY :吉时雨


  寒:空山无人处 闲花自开落


  寄身天地间 抚琴与山河


  罅隙生青松 鹤唳白云过


  然日居月诸 唯应以沉默


  五:涧底尘事远 束薪隐约现


  斧声无深浅 浮云时聚散


  忽闻有琴音 渡水穿林来


  高山会流水 天然一楹联


  五:在人间折转 于天涯寻觅


  寒:这无根之痛 可有人领悟


  五:草木枯荣时 你落笔结字


  寒:这一啄一饮 均是前生定


  五:生死了无期 不许陪左右


  悲雪乘风起 片片落心头


  寒:曾素酒论琴 浑不知岁月


  碧空白云飞 青山影欲流


  合:你心入我心 自在无拘束


  如月出东隅 照山河大地


  人生何其幸 能与你同渡


  水流花开间 竟大美如斯


  合:你心入我心 自在无拘束


  如月出东隅 照山河大地


  人生何其幸 能与你同渡


  水流花开间 竟大美如斯


  五:诀别未了事 谁为你打谱


  寒:余生不必弹 摔琴谢知音



【注:这个视频耗费了我几周的时间才制作完成】

  更多详情敬请移步到

空山静默寄存多少事 远水缠绵留有古今情【2019.07.24日去渠县石溪水库掠影】
https://yingshan.mala.cn/thread-15786808-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P90724-164934.jpg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画山水?




文章来源_网络

就像“宗教画”传达着对“神”与“神性”的理解与热爱一样,中国王朝时代的山水画难道也有着精神修炼的含意?在小桥、瀑布、河流、树木、山石、房舍、行人的背后,难道还隐藏着什么其他的秘密? 是啊!光凭“对自然的热爱”是不能解释这一千多年的执著的。而且,古代中国的词汇里面是没有“哲学”这两个字的。
“表现了画家的个人情感”,那为什么所有的山水画都以“士夫气”和“逸品”作为自己的旨归呢? 难道现代中国的艺术理论故意地隐去了山水画背后所强调的?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中国的古人在追求一种全新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使他们通过对内在世界的了解,而达到超越——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和超越“神”。
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的精神不再依附于“神”,也不再依附于理论、思想,更不会依附于情感,而是回归到生命本身的自满自足。 这种“回归”也在古代的士人之间树立起了“雅”“俗”的标准,他们给这类“回归”之人的名称是“真人”或者“高士”。

精神修炼为什么就一定要画山水画? 据资料﹕王维—习禅,苏轼—习禅,黄公望—修道,倪瓒—习禅,吴镇—习禅,董其昌—习禅。从晚唐到宋、元、明、清,王朝时代的“士人”以对“心性”的理解为基础,发挥了儒道释三家各自的理论,并发明出具体的精神修炼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当时的“显学”,并成为一种“时尚”。山水画只是“心性”这门学问里的一个分支罢了。“心性”的精神修炼法在当时被称为“道”,它指导着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内心。而山水画是被视为“画道”的。

“心性”的精神修炼才是山水画产生的原因 也是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内在动力。古人原来不是在画肉眼看到的山水。他们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修炼境界。 那么,这套精神修炼法的标准,当然也是山水画的标准了。这套精神修炼法的追求,当然也是山水画的追求。这套精神修炼法的最高境界,也会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难怪在山水画、书道、琴道、茶道、古典诗词等中国的艺术品里,他们那么地强调“静淡远”的气息了。这些艺术品传达的不再是门技术,而是精神修炼的水平。

对人类精神实相的描述,才是古人画山水画的真正原因 山水画正是这个精神世界的载体 在中国的精神发展史上,不仅出现了像敦煌石窟、永乐宫壁画那样的“宗教画”,通过“士”人们的努力,还发展出了一种更直接的形式——用山水画的“意境”来表达人类精神的实相! 古代中国并没有像欧洲“宗教”那样进行着对“神”的崇拜,并以此来锻炼西方的精神。 而是演绎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具体的训练方法,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文化与艺术,锻造出了一个与“神”不同的精神世界。 溯本还源才发现,令王朝时代的士大夫们如痴如醉的,并不是一张张山水的画面,而是那画外的对“心性”的理解与追求。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媒介和语言,把“心性”修炼体系中对人类精神的理解传达出来呢?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回答的。

古代山水画的“玄机”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是人类精神之自满自足的代表。画面上“冲和”的气息,正是那精神之本来的气息。行云流水般的走笔和落墨,代表着“心念”的无住与生灭。 “山”寓意着“心体”的如如不动。“水”寓意着“念头”之流淌与起伏。“树”暗示着“山”与“水”的生生不息的关系。“人”则指的是那寻找精神之“本来面目”的修道之人,他在“山”“水”及“树”木中体悟着“心体——念头——生生不息”的关联。

“云雾”代表着这层关联在求道人的心中或明或暗的显现。 “房屋”的出现表示修行人在求道的途中出现的境界及达到的果位,以及那最终极的回“家(心斋)”。“道路”则是那所求之“道”的同意同音。远处山中的“瀑布”召唤和标志着“识本还源”。“桥”的意味是由“此岸”到达“彼岸”。“船”的一层含义是“渡”,另一层含义则是“逍遥”:修行人又重返人间。“庙宇”则代表着那认识人类精神之本来的方法。


发表于 2020-4-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菜花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