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深圳教育局发布通报称深圳市暂停2019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工作!
做为成都一位普通初中生的母亲,我们家最近也被成都市的初中生综评弄得焦头烂额。
今年的9月4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方案》明确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可惜,很多出发点是好的创新,往往实际一执行就哀鸿遍野。
从此,孩子要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五个方面综合打分了,得出来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提供给高中学校作为招生录取参考使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紧密挂钩了!
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升学直接相关,我们做家长的都不敢怠慢,费尽心思也要给孩子拿到高分。就这段时间,说说因综评产生的成都怪象:
一、红包现象
比如平时每学期的成绩,谁敢打包票说自己学校没有监考教师纵容作弊的?
谁敢打包票说自己学校考试监考改卷和高考一样严苛?
平时的体育成绩,谁能保证自己学校有体育考试录像作证据?
里面提到的“荣誉”,为了往上交材料作证明,学校完全可以发出一堆盖了红章的水证书凑数。毕竟学校本来就有权以荣誉奖励学生。
……………………
而且,这里面打分的人都是学生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和领导,都是学生在学校里朝夕相处的人。一般情况下,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分数能越高越好,若是老师掌握了打分权,自然会尽量往高打。可老师掌握了打分权,自然也就变相地考验了老师的师德和人品。这个评价标准本身就有很大的暗箱操作的空间,就算学生被老师穿了小鞋,也很容易因为缺乏证据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我知道的情况,我们班上就有不少家长用各种名义给老师送“红包”。
二、公益活动抢破头
再者,很多义工活动有组别、年龄、人数、监护人参与的限制,加上地点、时间上存在的不合适,能符合初中生参加的活动已经所剩无几。我们家长会动用各种关系,到处抢占义工名额。而在网上,甚至催生出了综合测评代写、义工工时售卖等乱象。义工是自愿的,但是做义工积分升学有关,就变味儿了,就好像强制性的了。不是义工了,而是务工了。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只在本校管用?
换个角度想想:没哪条规定说校领导的小孩和他们亲戚家的小孩不能读本校吧?这些利益相关者若是待在本校,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利用这层关系去伪造证据暗箱操作呢?中高考出题改卷监考还晓得回避原则呢。况且,校额到校招生是校内竞争,不同于全区学生一起竞争的统招。换言之,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只在本校管用,出了本校竞争便如废纸。这就更加考验人性和自觉,也更加考验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系统繁琐复杂
图上是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成都教育局用于管理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孩子每日自己干了什么,做了什么统统都要上传证明。参加了活动还要提供详细记录各种感想。
孩子在完成课业的同时,为了得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还需要完成额外作业。
五、课业额外增负
大家究竟知不知道成都的普高率到底是怎样的水平?
先来看一下2019年的数据,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公布的高中招生总规划:2019年成都总计有77633名初三学生(成都籍),毕业后升入高中和中职学校等。其中,升入普高43184人,升入中职学校34449人。也就是说,2019年普高录取率为55.6%,中职学校录取率为44.4%。有近一半的孩子读不了普高!
我们再来看看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的普高率,总结对比数据如下表:
为什么说咱们成都中考家长最焦虑,上面的数据不言而喻。本来成都公立普通高中学位就很紧张,学生还要按照综合评价系统上的要求参加很多很多活动,家长、孩子压力都很大,很焦虑,很多活动还要家长抽出时间参与,考了孩子还要考家长。
成都的学生家长里,许多家长是凌晨下班的那种人。大家生活压力本来就很大了,现在搞出这么一路子,是干啥呢?还嫌家长不够忙?!
回到正题,综合素质要评价吗?答案是当然要,因为全面地看待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可综合素质是可以量化为分数的吗?我的答案是:不能。现在深圳已经率先暂停了2019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工作,成都呢?
你认为成都中学生综评该不该像深圳一样暂停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