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785|评论: 6

[群众呼声] 留下一座古桥,留住一段乡愁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2-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井为水府,何以火名?火井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繁盛喧嚣,但这片山水是与《汉书》脉缘的厚土。文井江水从镇西山下起源,蜿蜒渡过火井,养育了火井、养育了火井文化。
火井先民为了方便生活,曾经在文井江的火井段修建了3座平桥,曰“万善桥”、“万善桥”、“状元桥”。“万善桥”、“万善桥”已经水毁,现在只有崇嘏山下的“状元桥”还在。“江边云树遮鱼洞,崖上神灯照鲤塘”。这是描述这座古桥地里位置的楹联,很早的时侯我就读到过这副出自火井地名诗的联句,只是没细探究。
也多次路过这座初成于上世纪初叶的年轻古桥,但从未探究过这座桥初成的原因,但仔细观察,火井先人的建筑智慧还是值得我们敬仰。“青山结翠延词客、绿山平波过石梁”,这些对这座古桥选址、设计和建成的目的进行了简洁的描述,也让后人思考。我曾经对《瓦尔登湖》中那些敬畏自然的观点非常赞成,但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的共处中,不仅敬畏它,还在改造它,用它的宽厚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只要我们不粗暴地掠夺,它就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这应该是我理解的共享,这座年轻的古桥应该是火井先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与自然共享的见证。
这座桥在与我们共享的近百年时间,经历了四次水毁,每次灾难后,总有乡坤担纲主持修葺,每次修葺都是依照初形,修旧如旧,保持了老桥的原貌。在上世纪末叶,文井江上还有古桥三座,其中一座水毁后,当地村人考虑实用,改作平桥,一座万善桥本来比较完美,既是火井地方历史的见证,也是先人建筑智慧的承载,但在村通工程中,部分政界人士执意要把桥面拓宽利用,改变了建筑力学,筑成仅几个月就被水毁,这是一个典型的粗暴的例证。
这坐古桥最后一次修葺至今还坚固地横卧在文井江上,为当地乡人提供便利,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是火井的状元桥,这座古桥是自然留给火井的乡愁。


120300nh0v6h0zkh9yuhhk.jpg
120259jpj48g6a4jj7anj3.jpg
120259yplxs39ls2a77ks5.jpg
120256lv9xvvbs9szdzlxj.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2-1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外地人到火井耍,感觉在邛崃所有镇乡中火井最有特色的是桥多,单单火井街上就有十几座砂石桥。可惜人们有宝不知珍惜。       去年到上里古镇一看,觉得桥也是一道美丽风景。而上里古镇有些桥的位置还不是很好,但人家保存下来就成文物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火井有个地名叫:三步两栋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2-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经常到火井拍片,它的古迹和人文,印象深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火井是一片生栖于山水的,与《汉书》脉缘的厚土。千百载的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品读火井,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欢迎经常来火井品味火井。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2-1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邛崃火井,一座流淌着乡愁的千年古镇-邛崃论坛-麻辣社区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你的言论 影响四川 https://www.mala.cn/thread-15079320-1-1.html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2-1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井是一座流淌着乡愁的千年古镇,而状元桥是火井厚重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