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和尚衙门旧址 文/吴俊凯 小序:这是临邛天台山的陈年旧事。这里有一处和尚衙门,历来掌管着蜀地了断佛事的权力。传说,在明代,有和尚千千万。传说,香火曾盛于峨眉山。传说,明末,毁于张献忠剿四川事件中。疑问:佛门本清静,红尘既远离,怎么还设衙门?难道佛门也纷争?于此,生感,为文。
无数的残碑断垣,在荒草间怨言喋喋,抱怨遭受一再冷漠,抱怨青山古木情淡情舍,抱怨日月光华躲闪远离。 这些泣哑了声音的断垣残碑,曾经在衙门的周遭,与衙门一样,与庙宇一样,非佛似佛,让多少信徒肃然起敬,让多少香客随手合十。 又随了佛意,陪了庙宇,默默守候着深山的人来人往,默默守候着衙门了又未了的桩桩佛案,默默守候着弥漫的香火与层出不穷的虔诚和膜拜。 还始终坚信,木鱼声声是脱俗的序曲,月下笙歌是出世的尾声。 何其了得?沉睡了几朝几世的残碑断垣。 但不幸的是,你历经了佛门的一再洗礼,仍旧没有得到佛祖保佑,经不住张献忠一把烈火的焚烧,扑倒在佛祖没有温度的怀抱。 岁月沧桑了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你还泣不成声,忧怨不绝,仍旧梦想重回你的青春芳华,你不见,当今的天台,已经高山玩水了。多少游客,对你摇了摇头,留下了叹息,哼着小曲,看风景去了。在你傍边久久伫立的有多少?向你打听往事的有多少?甚至,还有人用手拨开野草,为你拍照存留的吗?往昔反反复复叩响的晨钟暮鼓,真的已无人回首。 你非佛似佛的性灵,怎么还悟不到,衙门是了断是是非非的地方?也不去想想,佛地有了衙门,是对,抑或错?也不去想想,衙门的设置,本身就是在清清静静地方惹事生非,这哪里躲得了尘世的横枪立马?你认为,尘世的胸怀与佛祖一样宽宏大量? 你非佛似佛的性灵,怎么还悟不到,尘内尘外不是历来就瓜葛不清吗?怎么也不去想想,有多少人削头为僧之后,又急赴红尘?怎么也不去想想,静也不静,不静也静,历来就是佛门的机锋? 你非佛似佛的性灵,应该早有先知,和尚衙门有缘于明末战乱,似乎久久之前,就有了伏笔,就有了脉息,就有了玄机。 合十祈祷,似乎也改变不了一切。除非山风真正吹尽林下风流,除非世间真有“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2020,2,25于临邛土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