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92|评论: 1

[四川发展] 我曾经的高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都有几天高考日,在这个日子里,全国有几百万希望踏入大学门槛的人进入考场,一试高下。现在的高考考场早已成为人生的竞技场,它不只是考生个人之间的比拼,也是家庭之间的比拼,也是牵连着学校、教师之间的大比拼。它比拼的是前途、希望和荣耀。高考承载了许多人的梦,考生的梦,家长的梦,同时也是学校和老师的梦。为圆这个梦,当今中国的学生从上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备战”了。看到如今的高考,我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高考来,那已是四十年多年前的事了……。
       1975年高中毕业的我立马“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当时很多人不得不做出的“唯一选择”。在没有毕业期限的“再教育”中我度过了两年多,未来的路将走向何方?一片迷茫。那时的我已属于“三无青年”,无知识追求,无人生目标,无理想抱负。文革时期摧毁了一切,也摧毁了高考,没有了高考。虽说我的童年是在大学校园中度过的,但并没能让我有过大学梦,从学校到父母也不曾有人给我灌输过上大学的理想。在那时的社会氛围里,当工人、参军是我唯一的梦想。


       我是幸运的,在我下乡后的第二年1976年,在我回城渺茫的时候,那个邪恶的“文革”时代终结了。很快拨乱反正,关闭了十年的高考之门打开了,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高考如同在寒夜里被点燃的篝火,众多没有获得出路,或者出路不如意的人都涌向了它。虽然家父并不支持我丢下农村劳动,我还是回到原中学校补习了几天(不收分文补习费的补习)。我努力找回丢弃给老师的东西。这年高考是年底,我随近千万考试大军参加了考试。据说当年高考录取率只有7%左右,我所在大队知青点的人,只有我考上了,整个公社也只有很少几个,我成了高考的幸运儿。

       高考过程我还有模糊的记忆。高考考场不在县城,是在我下乡所在行政区的中学教室里。考三天,理科考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等五门课。我下乡点与区所在地相隔五六公里远,当时没有出行交通工具。我记得是在区上联系到一个十分简陋的住处,炎热夏天我与另一位考生挤睡在一张床上,在哪吃饭已记不得了。当时自己的考试状态虽然还是比较好,可也仅仅考了328分。这328分实实在在是我当年的真实水平。

       高考虽说是我当年走出农村返城唯一能看到的出路,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父母却没有给过我什么压力。我记不得去参加高考前父母对我有什么叮嘱,只还记得考试后在我去公社拿高考成绩单那天,在我出门时父亲对我说的话是:“无论成绩如何,快去快回,回家吃豆花。”这句很轻松地话却让我感到十分温馨,以至这句话让我记忆到现在。

       高考让我进了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很难设想没有高考,或是我没有考上,现在的我是什么样?或许我真的扎根在了农村,娶了一位村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作着,恐怕自己的意识里已经不把自己再当城里人;或许也跳出了田地,在县上某个部门有份差事,生活在没有奢望只求温饱的环境中,恐怕也简单快乐地生活着。

       人生和历史没有假设。“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这句话,致使千军万马抢走在这条拥挤的高考路上。高考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前途与命运,但考上了是否就一定赢得了幸福的人生,这一点谁也不要轻易回答。不难见到,一些人如同被绑架在通往高考的路上,失去了自我;一些人考取后,毕业后,走上社会并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难道高考真是中国人人生的必由之路吗?

       我的高考远远过去了,但中国的高考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在激烈不减的高考竞争中,也必将年年上演着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7-7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真正的大牛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