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特别提到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所谓敢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所谓善作为就是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安宁,生活富足,越来越多人安于现状,缺少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在官场上部分干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倾向,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名利又争又抢,出了问题上推下卸,行庸俗哲学,做太平官员,实为地地道道的懒政,庸官,极大的贻误发展的大好机遇,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要让敢干事的人干敢干的事,要增强担当者的胆识,鼓励他们在关键时刻,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节骨眼上敢顶上去,在危险的事面前不畏惧,生死关头敢豁出去,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敢干事者予以奖励,对其非原则错误予以包容,对庸碌无为者则予以严惩。要让想干事的人干想干的事,要增强担当者的担当欲,培养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开拓眼界,认识自我,不再留恋于自身的地位、财富,而是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要让会干事的人会干事,干能干的事,要增强担当者的担当本领,通过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并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提升做事的效率以及成功的概率。 要从信念入手,破解“不愿干”的问题;要从担当入手,解决“不敢干”的问题;要从态度入手,解决“不善干”的问题;要从能力入手,解决“不会干”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