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头长啸李树身日记(84)
远眺那与青城山一脉相连,且似与天际相接的凤栖山麓,以及那婉延曲折静静向东流淌的味江河,仿佛又一次清醒地感受到,本草民是为了调养严重肺心病,才远离日夜喧闹纷乱、空气污染的都市生活环境,迁徙此街子古镇旁栖身已逾三载。来时已岁逾古稀,而今又增多了三圈年轮。噫嘻!
兀然记起,自从因避议时政在网络上创辟以赏读古近体诗词为主的《狼头长啸李树身日记》栏目以来,迄今笔者尚未赏读过那位早被文坛誉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魏晋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古诗代表作品
《咏荆轲》。
咏荆轲
作者:(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古体诗的格式,要么极短如《大风歌》《垓下歌》;要么很长如这《咏荆轲》。先将《咏荆轲》译成
白话文于下,继续与网友共赏共娱。
【笔者的白话译文】
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喜欢收养门客,其目的是要用他们去向秦国报仇雪恨。在这一年的年底,太子丹终于募得了猛士名叫荆轲。历来君子皆讲究重义气,崇尚士为知己而死。此时仗剑的荆轲就要辞别燕京,前去刺杀秦王。他骑的白色骏马在大路上嘶鸣,太子丹与众门客意气激昂地为他饯行。
他们一个个表露出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犹似将要冲断其帽缨。太子丹在易水河边摆下盛大的送别宴席,在座的都是人中精英。荆轲的好友高渐离擅长击筑(乐器), 他击打的筑声显得慷慨悲壮。另有荆轲的好友,舞阳骨勇之人宋意,则放声高歌,其歌声响遏行云。
这时座席间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也漾起淡淡的波纹。当宋意唱到商音时听者无不流泪,高渐离奏到激昂商音时荆轲格外惊心。因他明知此去不再回返,但相信他荆轲的姓名将万古长存。于是他无所眷顾,毅然地驾车直驰秦国官廷。他勇往直前行程逾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之地何止千城。
当荆轲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之际,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但太可惜了呀!由于荆轲虽勇猛但剑术欠佳,最终未能刺杀秦王完成奇功伟绩。虽然荆轲早已死去,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世人。
【笔者浅析】
关于荆轲刺暴秦的故事,在流传至今的《战国策·燕策》《史记·刺客列传》中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与其十分相似。而陶渊明的这首《咏荆轲》古体诗,显然是取材于上述史料,并非简单地用诗来复述这个历史故事。
据考证,陶渊明此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此诗热情激昂地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并对奇功未建深表惋惜,所以便借此将自己对黑暗政治愤慨之情赫然托出。真是写得酣畅淋漓,悲壮慷慨。这在以隐居田园、过平淡生活而著称的陶渊明诸多诗篇中,应当是罕见并另具特色之作。
读者可见,此诗是按照事件的经过,逐一描写
“出京、饮饯、登程、搏击”这几个场面;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尤为显得突出,于是便塑造出了荆轲这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如,
“提剑出燕京”此句,便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武雄姿;如,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此句,更是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勇武神态;如,
“登车何时顾”此句,运用排比句式,一气贯注,就更加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地的勇猛气概。
综而概之,应当说《咏荆轲》这首诗,还通过对环境气氛的巧妙渲染,从而愈加地烘托出荆轲令人敬佩的精神面貌。其中最典型的场景,当数那易水饮饯一幕:在萧杀的秋风中,在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
“筑乐声”、“高歌声”、“哀风声”,以及与
“寒波”相互激发,便更加强烈地表达出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个史诗般的英雄主题。
与此同时,此诗也表达出陶渊明也是一生
“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常在之人。此诗中的荆轲形象,不就正是陶渊明这种精神和理想的艺术光芒闪现吗?也就是说,陶渊明是借历史旧事而抒发自己之爱憎分明情怀。
*****************************
今天,笔者将与网友共同赏读亦师亦友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昨晚深夜近子时才发表的
《夜读:人生最好的状态》。
截图:来自李树身新浪微博
笔者尤为欣赏亦师亦友在
《夜读》中所言:
“心怀希望,但不要过度幻想。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因为已逾11年的网络写作生涯,正在告诫我:网络虽然美好,毕竟它只是虚拟的世界,切不可对它抱有
“过度幻想”,甚至对它
“心怀希望”以致达到难以自拔窘境——枉然自作多情,换来不尽烦恼。
笔者还十分认同亦师亦友在
《夜读》中所言: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豁达通透的人。”
因为长期撰写深度时政评论文,我早已被五毛、极左们激情四射地骚扰得寝食不安。于是从2020年8月2日我毅然决然地发表
《声明》“不再撰写深度时政评论文”之后,便立即改弦易辙,天天运用我的《狼头长啸李树身日记》《李狼夜话》栏目,写作一些与政论不沾边儿的风花雪夜、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之类无聊的散文随笔文字,旨在欲从中得以
“安享晚年之福”,偷生等死,苦磨光阴。
如此,我还真找到了一点儿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豁达通透的人”和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忧这般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情。所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古往今来,令人无不为之信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