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感恩节送糖遭学生威胁举报过洋节,包容并蓄不再是美德?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多元化一直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追求之一
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是和大树一样拥有根基、主干和分支。如果从上到下全是根基,则失去社会主干来支撑分支多元化成长与发展,结果得不偿失。
有不少高校的校训用的是包容并蓄这几个字,或包容并蓄、明德求索;或包容并蓄、博学笃行;或包容并蓄、思想自由等等。
凡此种种,无不是在说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社会,既需要根基来存在,也需要包容的思维,将养分和眼界不断输出到主干与分支上,如此才能茂盛、蓬勃。
11月26日,有微博网友发帖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内一宿管阿姨在感恩节当天为表示感谢,送学生糖果,但是一名学生表示要举报她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
11月27日凌晨,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回应称,经调查了解,公寓阿姨和学生都是出于好心,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
就这个新闻而言,该学生似乎完全没有了解到,在大多数学校,可能没有如此人性化与学生处关系的宿管员。
譬如纸白君在大学时期,宿管员是很少与学生们交流的,有的只是执行冷冰冰的学校宿管制度,人性化与学生处理关系有什么不好的呢?
二、感恩一词是我们中国千年文化所强调的,何必推脱为外国文化?
至于说过洋节,纸白君认为感恩这俩字本身就是在我国几千年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即古代以孝治天下,以恩求民心,何必非要用洋节来看待感恩节呢?
当然有网友会说:“我们中国人每一天都活在感恩之中,不需要洋节单独列一天来感恩。”这话也有点太执着了,我们中国人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族群。
为什么呢?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所阐述的是:父母恩情大于天,他人大恩不言谢。也就造就了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很难有表达的欲望。
为什么我们的书本要从小教育孩子们多说你好、谢谢?就是因为现代化的少年们要和以往迥然不同了,多说谢谢会减少很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就感恩节来说,我们也不必拘泥于它是不是洋节,我们只说它从我们中国的字面意思来看,是推崇真善美的价值观,我们即可吸纳包容,为我们社会所用。
三、我们四十年来的发展,无不追求与世界融合并学为己用
我们中国近四十年来,为什么要与西方不断融合?与世界不断跟上步伐?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人类的进步是需要不再分化为一个个族群,而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与文化,他们也可以学习我们的技术与文化,这些年来我们的春节在海外都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论外国友人在春节这天对我们中国人祝福,还是他们自己都选择过春节,以及各国政要对我们国家进行春节祝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影响他们?
我们一味的强调这个节是海外的,那个节是我们自己的,是否会让我们不断开放的思维趋向于局限和保守?更何况还有举报这种行为加注于此。
问题就回到了包容并蓄这四个字上,包容并蓄首先受益的主体必然是我们普罗大众,要让服务普通大众的人和群体,学会在服务的同时尊重普罗大众。
四、包容并蓄这个美德,我们社会和个人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其次受益的主体是我们社会本身,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不只是说对个人修身上的提醒,也是对我们社会进步的提醒。
我们如果依然对社会抱着必然进步的期许,那么我们社会在包容并蓄这项美德是必须加分而不能丢失的,正如我们社会一直宣扬,对外只会加大开放力度。
最怕的就是我们把他们的,我们的分得格外清楚,也就从包容并蓄变成了水火不容,一旦如此,在我们社会从发展中过度到发达阶段,影响甚大。
另外这个举报宿管的学生,还没有了解社会的复杂,一旦了解了,相信应该会明白,在复杂的社会,有人关心你这个刚毕业的学子,是多难得的好事情。
不要把别人的好心给辜负了,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才能有足够的规划,对社会的进步也才能真正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2020—11—27落笔于墨辩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