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桥与侯文才的故事
作者:我and你
观音桥位于营山县东升镇济川社区,是营山县境内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座明代石桥。观音桥由明代告老还乡的侯文才捐资重建。观音桥东西走向,济川河由北向南从桥下蜿蜒曲折地流向渠江。在营山咸安大道没有通车以前,观音桥是老营渠路上必经之桥。
观音桥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九条生性顽劣的小龙在人间游玩,来到了营山地界,他们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搅得天昏地暗,弄得山崩河阻,百姓日夜不宁,生活苦不堪言。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他们分别是:长子囚牛、次子睚眦(yá zì)、三子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suān ní)、六子赑屃[ bì xì ]、七子狴犴[bì àn ]、八子负屃[fù xì]、九子螭吻[chī wěn]。九条小龙个个身怀绝技,法力高强。龙王几次派兵捉拿九条小龙,均是无功而返。观音菩萨得知后,立马驾驭祥云,施展法术,降服了九条小龙,将九条小龙锁定在营山县城附近的小山丘之上。九龙悔过认错,甘愿归顺在观音菩萨座下。九条小龙,变成了九座小山丘,山间清澈的泉水,汇流成蜿蜒曲折的小河,故取名九曲河。从此后营山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观音菩萨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城东十里的济川河上修建了观音桥,在城北八里的九曲山上修了观音庙(现九曲观音寺)。
侯文才(1553年~1635年),字用吾,营山县城东济川人。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侯文才38岁时赴京参加礼部会试,获贡士第一名,高中“会元”。侯文才是营山县有文字记录以来,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为数不多拿第一名的人。明朝科举制度中,会试是由礼部主办的,秀才参加乡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被录取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要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的都是“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侯文才考中会元的时候是万历十九年(1591年),当时的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年号万历。朱翊钧十岁即位,在位四十八年,初期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执政,明神宗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不理朝政,沉湎酒色,挥霍无度。明神宗有近三十年没有进行殿试,自然也没有进士。因为侯文才是贡士,不是进士,至今营山县进士文化景区白塔公园的进士坊中没有他的名字。试问,白塔公园光荣榜的数十名进士中有谁得过天下第一?为此,我与很多学者探讨过,希望以后光荣榜上增加曾经得过会试第一名的侯文才。
侯文才以贡士第一名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任职,后出任湖广茶陵知县(今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茶陵县一带大旱,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饥肠辘辘,这时候朝廷仍然向茶陵县百姓征收大米4万余石,白银2380两,限期必须完成。知县侯文才深明大义,写明实际受灾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奏朝廷,最后得以豁免,此举为灾民们减轻了负担。因为侯文才救灾有功,政绩卓著,升任直隶顺德府同知。直隶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不是广东顺德)管辖九个县,当时的顺德府自然灾害频繁,很多百姓没有粮食吃,甚至饿死。有的官员主张等上面拨来粮款再行赈灾,侯文才说:如果等上面拨粮,不上十天,就要饿死很多的人。于是带头捐出俸银400两拨至九县。在侯文才的带动下,顺德府的大小官吏也纷纷捐钱救灾,百姓得到了及时赈济,百姓感激涕零,纷纷赞扬侯文才是青天大老爷。后来因侯文才廉洁奉公,及时救灾,调云南楚雄任知府。侯文才到楚雄之初,当地的妇女们喜欢游玩,有不做纺纱、织布等女工活的风俗,布匹、衣服和鞋子等物品都是马帮从其他省运去的。侯文才让其夫人和从营山带去的女眷们教她们纺纱、织布、缝衣服、纳布鞋。侯文才巡视楚雄各县时,让差役停止鸣锣喝道,以便听一听附近有没有织布的声音。从此云南楚雄一带因此有了土布的生产,现在楚雄的织锦、土布等手工艺制品闻名天下。楚雄府辖区内有南安银矿和很多黑盐井,按以前的惯例,每年要给知府提取一笔数量可观的保护费,侯文才坚决不收。
后来,侯文才辞官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侯文才在营山县城东郊的观音桥附近修了一间书斋,阅读经史,教书育人。侯文才见附近的老观音桥年久失修被洪水冲毁,来往的行人涉水过河十分不便,于是在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捐资重建。
侯文才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无私、体恤民情、重视教育、大兴水利、积极救灾,深得民众爱戴。侯文才为官期间,经常用自己的俸禄帮助寒门子弟读书,亲自为他们批改文章,其救助的学者和门下弟子多有成就。
从公元1622年侯文才捐资重建观音桥,距今398年了。观音桥历经近四百年的数次地震、水灾以及日晒夜露、风吹雨打依然横卧在济川河上。观音桥曾经是营山县城通往渠县方向的必经之桥,经过数次维修,现在改作公路桥依然在发挥其的作用。吃水不忘挖井人,过桥不忘修桥人!缅怀古人捐资修桥的功绩,也感叹古人修桥的杰出技艺与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