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赤道君策划 /选题:彭朵尔/弗Z 版式:朵雨瑄/达兮 │校稿:梦马骑鲸/小耳朵
“共产党员先上”的急促里有义不容辞的担当、“闷死病毒”通俗科普了斩断传播链原理、“防同事”表达了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今年突发疫情以来,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从专业领域“出圈”,无数网友把他的防疫金句挂在嘴边。
“他很少回忆往昔。他关注当下。‘我不会和你说许多我的回忆,现在我真的没有时间去回忆。我是医生,有很多病人在等我’。”
作家程小莹深刻记得初次见面拿出准备好的4000多字的提纲和张文宏沟通写作思路时的情景,“他看了一遍,说蛮好蛮好。”今年他们陆陆续续见过几次面,但拿出整块时间进行访谈对抗疫一线的大忙人而言近乎奢侈。
业内评价,这也沉淀出《张文宏医生》的艺术特色——叙事的故事性和文学性和谐;人物的正能量和独特个性辉映;个体与全局的休戚相关;城市生活的历史底蕴和现实风格遥相呼应。
“他的行事风格、话语特色大众瞩目、红极一时;读者也许都认识这个人物,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个张文宏。”
“提及疫情泛滥的2020年,医生是一种无法被忽略的重要存在。无论如何,上海的张文宏医生,都是这一群体中最杰出的一位代表。“医者”一词,既典雅古朴,显示出了对传主张文宏格外的敬重。
面对大众的好奇,张文宏也自始至终以“医者”为最醒目底色,他似乎并不打算展现出更多私人的一面——“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我需要站到前台来,说一些话来让大家听明白。但我也不是一个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回忆往事的时候……”
但至少,《张文宏医生》提供了纪实文学意义上的典型样本——2020年抗疫生活里,上海战疫和以张文宏为代表的上海医护,很好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凸显了中国人民的抗疫精神。
“每个战斗着的人同样不只是一个名字。那些被历史铭记或淡忘的,同样都是真正的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故事。张文宏是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真实身影。”这正是《张文宏医生》的朴素初心。
一句“共产党员先上”让无数人认识了一个名字:张文宏。
张文宏也是一个特别聪明、身上充满书卷气的人。
疫情让张文宏从业内专家成为大众熟悉、追随的“网红”,赤道君认为张文宏最看重的是上海整个抗疫过程、整座城市万众一心、科学抗疫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