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16|评论: 2

红色记忆: 韩成武从红军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记忆:
                                                        韩成武从红军记

                                                                                       凡丁
       在2021年4月20日的东安初中校友会上,笔者与初中1961级的韩文芬交谈,捕捉到一个有关红色文化的信息,稍加挖掘后写成此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添枝加叶。
       韩文芬:女,1941年生,民国时期的油榨乡堰滩村人。她说:“我爷爷名叫韩成武,约生于1900年,幼而学理发为业,1935年10月经首长动员参加红军,同年冬月初五日随红军北上,在过草地后再爬雪山时脚陷雪堆之中,当战友将他救出后,左脚板被冒(肌肉组织坏死)只剩脚杆,仅有一条好右腿的他,难以继续翻越雪山,首长便动员他顺原路返回家乡。
       我爷爷于是拄着拐棍边乞讨边替人理发,历经千辛万苦,半年多后方才回到油榨老家,之后在火井老街—火神庙对面,因1935年底火灾烧毁我家房屋的空处,搭建一间棚屋继续以理发营生,于1940年10月病故。
       过去人普遍较早结婚,我爷爷随红军走时,家中已有一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女儿,故我出生于1941年,在姐弟共十人中位居老六,因前五个早夭,我属于假老大。
       我幼时一直与奶奶同床而眠,每当入夜时,奶奶总是对我讲述这段家史,每每恸哭失声,故印象深刻。因我奶奶刚解放时便病逝,我爷爷韩成武当年参加红军的经历,便深埋在我和兄弟韩文彬心中。解放后第一任油榨乡乡长高桂芬今年约88岁,是我奶奶妹妹的侄女,与我同辈,有可能她知道。而我爷爷在韩姓中属于“加”字辈。今天机缘巧合,随便讲给你(指作者)听一下。”

       查
       1981版《油榨乡志》记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农历十月十一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六九团三营九连,经大川翻越木梯垴到达油榨乡。部队分驻盐水沱杨继方家及天罡祠内,“拔起政治部”驻河口王大久家里,驻地插有斧头、镰刀图案的大红旗。
       红军在油榨期间发动群众,开展一系列革命工作如:
       建立苏维埃政府
       由老顶峪王少冯(邓庙村六队人)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李洪安(石板村人)任副主席兼内务委员,庞德之为粮食委员,王加兵为土地委员,蔡九德(燕子村人)为宣传委员,刘洪川(静室村人)为荣华委员;
       扩大红军队伍
       当时劳动群众纷纷报名参军,据不完全统计有七十多名,成立了一个营,由“干坝王”(地名)的韩正兴任营长,由何方科、周宗贵、杨绍奎、李龙新等七人任游击队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配合红军打仗。”
       附
       油榨乡参加红军人员留下姓名的:
       韩正兴  堰滩村2队  年龄28岁  职务营长
       韩绍武  川王村1队  年龄23岁  职务副营长
       叶泽伦              年龄27岁  职务队长
       何方科              年龄26岁  职务队长
       周中贵              年龄27岁  职务队长
       杨绍奎  邓庙村4队  年龄28岁  职务队长
       李龙兴              年龄26岁  职务队长
       王成受  邓庙村8队  年龄28岁  战士
       杨绍智  邓庙村8队  年龄28岁  战士
       杨绍根  邓庙村8队  年龄24岁  战士
       杨绍信  邓庙村8队  年龄22岁  战士
       杨绍坤  邓庙村8队  年龄21岁  战士
       韩正富  邓庙村5队  年龄23岁  战士
       韩正良  邓庙村5队  年龄23岁  战士
       韩正明  邓庙村5队  年龄22岁  战士
       张维邦  乱石村3队  年龄18岁  战士
       王昔成  堰滩村3队  年龄24岁  战士
       韩绍云  川王村1队  年龄22岁  战士
       韩正寿  川王村1队  年龄22岁  战士
       韩正品  川王村1队  年龄24岁  战士
       韩正洪  川王村1队  年龄21岁  战士
       韩正林  川王村1队  年龄22岁  战士
       韩加伦  川王村1队  年龄21岁  战士

       作者分析
       当年油榨乡参加红军人员共有七十多人,但是留下姓名的不过二十三人,且只有年龄在28岁以下者,故在《油榨乡参加红军人员名册》上未查找到韩成武之名。而韩成武原在火井场上从事理发行业,不知其名在《火井乡参加红军人员名册》中有否!

       另外
       1981版《油榨乡志》还记载了以下内容,一并分享与读者:
       开展政治宣传活动
       红军所到之处都张贴着标语:打倒邓锡侯!活捉薛岳!消灭刘湘川耗子,赤化全川为人民!穷苦人民联合起来,打倒土豪分田地!
       打土豪分田地
       红军没收了地主任思永、赵世昌、张支清等的财产后,在河口大队王大久家(即今:油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召开群众大会,分给了穷苦人民。
       油榨苏维埃政府在红军政治部(许世友)领导下,根据群众意见,将诽谤红军的亢兴盛、吴明高等人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土地委员王加宾带领群众将地主任思永等人的田地,用抽签方法分给农民,抽上签的,写上谁的名字就归谁所有。如场上何学礼分得地主任思永在“堰平碑”处的水田三丘。
       由于红军在油榨期间短,土地只进行过分配,没有进行过耕种。贫苦农民还组成服务队,不分昼夜地为红军运送军需物资到木梯垴等地。
       鱼岩之战
       红军在油榨期间,连续在鱼岩、泰庙(即东岳庙)、马岩顶、木梯垴等地,对刘湘属部的二十军和二十一军唐式遵、杨森的几个团给以迎头痛击。红军作战多半利用晚间袭击敌人,这种战术被群众称为“摸夜螺丝”。
       比如
       1935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红军一个排,约二十余人,由当地人周炳成作向导,到鱼岩袭击唐式遵部一个营,红军摸到鱼岩将哨兵击毙,呜几枪后撤退到鱼岩脚下隐藏起来,时而吹冲锋号,时而鸣几枪,鸡呜时分返回油榨驻地。
       此举引得镇守鱼岩的唐式遵部队自相攻打,伤亡土兵一百余人,天明时方才发觉上当。
       木梯垴(注)之战
       1935年冬月初五日,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主动从木梯垴朝大川方向撤走,在这场木梯垴的阻击战中,红军一个班凭借木梯垴之险阻,打退了国军杨显明、尧国华率领的两个旅,掩护了红军大部队顺利撤退而北上抗日。
       还乡团
       红军走后,土豪劣绅还乡,与国军勾结组成一支“铲共义勇军”,由国军师长刘述成授命水口乡土豪罗加荣为:邛崃西路总指挥。下设大队和中队,油榨乡由侯子云任大队长,由杨双和、严中和等七人任中队长。
       他们纠集反动武装300余人,驻扎油榨交通路口,与当时驻油榨的国军互相勾结,进行奸、淫、抢、劫。凡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皆以“通共”为借口,将老百姓的猪、羊、鸡、鸭、粮食、农具等抢劫一空,比如担任过“荣华委员”的刘洪川和“土地委员”的王加兵家的财产,就被抢劫干净。

       笔者注
       木梯垴:
       木梯垴在原油榨乡界,今属南宝山镇。“垴”为山岗顶部的意思。山岗之下是一条深约三、四百米的山壕,垴与山壕斜坡顶部垂直十余米,当地人砍树木绑成木梯搭架于垴与山壕之间,背夫们为了走近路,不顾生命安全,背负重物攀扶几乎垂直的木梯到垴上。战争年代,木梯垴又是一处险阻,上垴后即是著名的青凉峡,峡谷中道路较平直。
       木梯垴位于过去从油榨场(古火井县城)到芦山县之大川镇必经的丝绸古道上。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八级地震后,木梯垴一处成为羌族灾民安置点之一。
                                                                                                                                         整理于2021/4/24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榨乡大河口苏维埃政府旧址

1619313599(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619313975(1).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