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2|评论: 1

高义奎:金台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2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说赶礼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曲礼》是先秦古籍《礼记》中的一篇。“曲”为细小的杂事.。“礼”为行为的准则规范。“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也就是说,古人事无巨细,都制定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婚丧嫁娶,乔迁之喜等,礼尚往来的民俗活动,民间且有日趋盛行之势。民间赶礼,纯属自愿,互相往来,表示亲热,交流感情,相互捧场,也很热闹。民间赶礼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人们相互“赶礼”——俗称“赶人情”,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早在改革开放以前,那时大家都穷,赶礼都很少,大都只赶三元两元,赶五元钱的都少有。有的没钱,就赶一升(三斤)米,一升豆子,甚至有的只能赶一升玉麦籽。也还有赶一锅豆腐(约半升豆子磨一锅豆腐)。这样的赶礼,今天说来是显寒酸,可历史事实的确如此啊!
古语云:“衣食足而礼义兴”。自从改革开放后,赶礼的情况逐渐向好。在此,仅举我家几次“过事”为例来作事实佐证。1981年冬,因我家新修木架房屋,举行“木抓会”。亲友们前来捧场,热情祝贺,也很热闹。当时赶礼的除了有几个五元钱和三元、两元的以外,其余绝大多数是赶一升米,或一升豆子,还有几个赶一升玉麦籽,或赶一锅豆腐的。又道是“礼轻情谊重”啊!迨至1988年,大儿子结婚过喜事时,赶礼大多是五元,或十元,还有一部份二十元的,赶两元、三元的已是极个别的了。说明,经济好转了。1998冬与小儿子结婚过事时,情况大变,大多赶礼在五十元到一百元,甚至有个别赶二百元的。赶三十、二十元的都很少了。由此可知,老百姓已经富起来了,生活大大改善了。到了2010年,小儿子乔迁新居时,此时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社会空前繁荣,生产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赶礼,全都是一百至二百元,还有三百元,甚至有五百元的,由此管中窥豹,可见人民生活水平又大大提高了。
单说办喜事,过去(1981年)和今天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过去在乡下办喜事,只是向邻居借几张方桌、条凳,摆在天井院坝里,亲朋好友齐集一堂,聚餐热闹而已。而今办喜事,绝大多送人家都是在场镇上,专供过喜事办酒宴,既阔气,且体面的特别场所,动则五六十席,盛大辉煌,圆桌独椅,大红桌布,光鲜亮丽,放着高音喇叭,一派热烈气氛。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仅此便可看出,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给广大人民生活带来的很大的实惠,给民间百姓增添了无限活力。今天,我们所到之处,皆看到人们翘着大拇指,眉飞色舞地说:“共产党的政策好啊!自从盘古开天地,哪见种田不上粮,倒转发补贴?”真是,改革开放政策好,百姓齐心奔小康。
这种“礼尚往来”,相互赶礼民间习俗,人们俗称“赶人情”。你来我往,增进感情,显得亲戚更亲,友情更深,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民间没有这些有趣的民俗活动,那一定会少了无限乐趣啊!
      
                              
婚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历来如此,是为古训。几千年传统,至今更甚。
旧社会,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即父母包办婚姻,儿女皆无半点自由。有些贫穷人家的女儿还有做“寒胖子媳妇”的(即最苦命的“小接媳妇”)。也就是因家庭贫穷,难以供养,小女儿十一二岁,甚至八九岁就“放人户”(定婆家),并让婆家把小女儿领回家中养着,等长大了再与儿子成婚,这也叫“童养媳”。另有的人家,一是因为太穷,二是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反正女儿长大都是人家的人,就将年幼的女儿过早地送人做了“寒胖子媳妇”。更有荒唐者是“指腹为婚”,就是孩子还在腹中尚未出生,双方父母就给孩子定下婚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思想的解放,此种陈旧的婚姻制度早已成为历史了。新社会,男女婚姻自由,已是另一新天地。
男女成婚是终身大喜事,一般都要举行隆重婚礼,大摆筵席,特别庆祝。并专门设有收礼的“礼房”,方便客人挂礼。
过去结婚,程式古老而复杂。父母首先要请先生“打年月”,择吉日良辰,写好“年月单子”。接着是“启媒”,就是男家要备礼物,专门请“媒人”到女家去“送年月”,告诉女家,已择定的结婚日子。到了大喜吉日的前一晚上,男家要设宴招待来宾,为新郎举行“簪花挂红”,谓之“花夜”。次日便是大喜日子,男家要将预定好的轿子,由媒人领路,和几个接亲的人一道,带着“壶(金属酒壶)、盒(特制的专用精致木盒)、肘子(猪腿)”等礼物,由轿夫(尊称为“云抬师”)抬着轿子,到女家接亲。到了女家门前,要燃放鞭炮,到女家堂屋家神前,燃烛焚香敬神,向主人“交礼”(交年月单子等)。之后,女家方才“出亲”。一般都是由新娘的弟兄,把头顶红盖头的新娘背上轿子。轿门用布帘上封,布帘上贴着大红纸,红纸中间写着一行大字,如“弘农郡谨封”(表示男家姓杨),如果男家姓高,则写着“勃海郡谨封”,也有写万姓通用的“一路福兴”等。女家要派两个“押轿”的,跟随轿子到男家,意在沿途保护新娘安全等。轿子有两种。一种是装饰华丽的大花轿,俗称八抬大轿。另一种是外形朴素的青衣小轿,也叫小轿子。如火井场上以前就有一家专门出租轿子的杨姓“轿子铺”。随着轿后行走的,是女家送床柜桌凳、被盖枕等床上用品的“赔奁”。轿子抬回男家后,女家送亲的代表要在男家堂屋点烛焚香敬神,向男家主人“交礼”(交拜贴、礼单等),并要“请转”,既敬神行礼后,双方互请转换位置。这时,双方互不相让,各自坚持,由此,发生有趣的争执互让,故意拉扯推搡,旁边的人高声吆喝相助,场面非常热闹,一派喜气洋洋。之后,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祖宗,并要请家公家婆、叔叔孃孃等老辈子到堂屋受拜,讨拜钱。此时有人故意推推搡搡,高声呼叫,将受拜之人拉进堂屋受拜,给拜钱,整个场面又一次掀起热闹的高潮,充满喜庆的气氛。最后,将新郎新女送入洞房,万事大吉!
同时,喜筵已经开席,名曰“吃九碗”。旧时席上真摆的是“九大碗”如:墩子、膀、翻碗、酒米饭、香碗、酥肉、粉条、渣面子、红白萝卜杂烩等。最先,还要上“干盘子”(小吃)。几乎家家过事都是这样的“九碗”。没有其他什么更多的花样儿。
文化大革命中,“破旧立新”。火井镇曾经有人举行婚礼时,在堂屋正中挂的毛主席前,搞“三忠于、四无限”,手挥“毛主席语录”小红书,很有节奏地高呼“毛主席万岁”,美其名曰:新式婚礼。
新社会,男女婚姻自主,男女双方同到政府领取结婚证,使会法婚姻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俗话说:“衣食足,礼义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百废俱兴,经济腾飞,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民间举行婚庆都特别讲究,与过去相比,无论是形式和实质,都不可同日而语。在火井镇已有高清莲开办的,专门从事结婚事宜的“喜洋洋”婚庆公司,从婚纱彩照、婚礼执行、婚庆演艺,直到全程摄像,制成光碟等,全套服务。火井还有几家专门出租过事用的活动场所、彩色天篷、桌子板凳,甚至大锅大甑大筲箕等。还有专门包办筵席的厨师,带领一班人马,连同锅碗瓢盆等厨具一起,进行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主人十分省心,真是方便极了。
大喜日子的头天晚上,也是花夜,但与以前的花夜大不相同。主人招待来宾的筵席,几乎与第二天的正席一样丰盛,大鱼大肉,应有尽有。饭后是婚庆公司演员的歌舞演唱会,非常热闹。最后还要放焰火,只听“砰乓”轰响,但见夜空中,五彩缤纷,烟花四溅,阵阵闪烁,耀眼夺目。引得人们尽情欢呼,阵阵喝彩,好不热闹。
接亲已不再是轿夫抬的轿子,而是在公路上奔驰的汽车。且由起初的“面包车”,逐渐变为小轿车,轿车层级也越来越高档。一般都用七八辆、十来辆小轿车,甚至有多达三四十辆的。在村村通的平坦水泥公路上,不时可见迎亲的车队,车头上都顶着大红花,徐徐前进。最前头一辆是新郎新娘乘坐的装饰华丽的彩车,一路上,音乐声阵阵飘扬,摄像机频频转动,一派喜庆风光。
大门外,一米多高的新郎新娘合影精致彩色巨幅照片十分引人注目。婚礼现场布置更是十分讲究,全是崭新的舞台设计,音响、灯光设备现代化,流行音乐阵阵飘拂,人声鼎沸,热闹非常。新娘婚纱拽地,浓妆艳抹,楚楚动人;新郎西装革履,精神焕发,满面春风。婚庆公司的专职司仪人员,声音清晰洪亮,语言幽默动听,不时引起人们的阵阵欢笑声。整个婚礼仪式,隆重热烈,高潮迭起,充满幸福和欢乐,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绝非昔日婚礼可比。还专设有“来宾接待处”,相当于过去的礼房收礼处。
之后,喜筵开席,今天的“九大碗”与昔日喜筵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少则四五十桌,多则八九十桌,甚至一二百桌,有的乡下人家讲排场,也到城里办婚庆。每桌上有香烟、糖果、瓜子,有瓶装白酒、啤酒,还有多种饮料,另有一包餐巾纸,真是样样俱全。席上的菜肴更是十分丰盛,一般都是十七八个菜,除了有以前“九大碗”的墩子、膀、翻碗、酒米饭、香碗、酥肉、粉条、渣面子等传统菜外,更有全鸡、鲤鱼、海虾、海花、团鱼、兔肉、猪蹄、羊肉、三鲜、银耳等,甚至有一些菜肴,稀奇古怪,笔者虽然吃过,可至今也叫不出名字来啊!可以说,山珍海味,一应齐全。席上的美味佳肴,大多吃不完。席间,在家长(多为母亲)的带领下,新郎新娘一起到场,手中端着瓷盆,挨桌依次逐个与来拜见叔爷老辈等宾客,热情招呼,敬烟献糖。来宾中的长辈照例都要向新娘发拜钱,多则五十、百元,少者五元十元,多少不论,出于自愿,以求亲切热闹,大吉大利。
主人还专门请来摄像师,对花夜、接亲、婚礼、喜筵等,进行全程摄像,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影像,并制成光盘,留作永远纪念。
真是:自从改革换新天,民间喜筵大改观。全民共筑中国梦,华夏复兴屈指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7-13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2.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