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邛崃的几位摄影人,拍摄了晚上云海下的太和场的照片,在云层下,太和场灯光闪亮。白天拍摄云海的照片比较多见,但拍晚上云海的照片,云海与灯光的同框,有另一种风味。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一直想拍一下灯光里的太和云海。8月28日,下午4点,秋雨初停,我收拾设备,开车直往太和而去。但人老了,记性不行,忘了将三脚架放在车上,要入高速收费站才发现,只好回家,把三脚架装上。三脚架在这次拍摄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器材。它没有了,这次试拍,只能放弃。车过夹关开始遇雨,一直到太和场,然后爬九道拐,半山上,雨更大,雨刮器一直吱呀吱呀没有停。放眼周边,云遮雾障,群山时隐时现。 入住云海农家,老板陈代刚说,晚上他陪我到一号观景台去拍摄。吃完晚饭,七点过,天已经擦黑,我先到天然山庄的观景平台上去拍摄。我在平台上架好三脚架,对于拍摄参数,由于没有经验,只好凭猜想来设置。对曝光时间,选择的是自动30秒,没有用人工控制。雨虽然还在下,但是山凹里云海开始在慢慢形成,并开始遮掩太和场,周边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灯也开始陆陆续续地亮起来了。我拍了几张,从取景器里看起来好像还将就。然后,我和陈代刚,还有他的夫人一起,往一号观景台去。天已经全黑了。他们为了照顾我,陈代刚帮我扛相机和三脚架,她的夫人在后面照明,天雨,石阶有水,路滑,大家小心翼翼地往上走,都有点气喘吁吁了。 到了平台,大约九点钟,我架好了三脚架。按照设置好的参数拍摄。站在平台上,视野辽阔,人开始狂妄自大起来,天地似乎都在自己的胸怀之中了。下面的云海已经形成,是一种淡淡的模糊的灰白色,填满了沟壑,它们在不断变幻,涌动,太和场时而被遮盖,时而又亮开;云海之上是群山,或者为孤峰,或者成长岭,影影绰绰,是一种淡淡的水墨色的颜色;地上灯都亮起来了,一直绵延的天边,或稀疏,或密集,以东北方向的灯尤其多,那些灯闪闪烁烁,五颜六色,像一颗颗的星星点缀在苍苍茫茫的云海里外。后来,我在拍摄的照片中还发现,那些灯的颜色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在云海中形成的光影五彩缤纷的。非常漂亮。 眼前的景观,有点似曹操的《观沧海》诗中所谓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 郭沫若也写过关于灯火与星星的诗,叫《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是郭沫若在山城重庆看夜景的感觉,但是,我们站在紫荆村的高高耸立的观景台上,眼下是云彩与灯火,此时此景,与郭沫若的大城市重庆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们卓然而立于两层云之间,天上是云,下面也是云,头顶是厚重的黑沉沉的云,却没有看到星星,反之,地下却有云海和像星星一样的灯火,仿佛天和地形态对调了。脚下面的大地成为了天,有星星和云彩,头顶上的天成为了地,没有星星,没有云彩。这是一种奇妙的颠倒错位的感觉。我们看到汽车在云海下面行驶,在云海上层表面形成一个缓缓移动的圆圆的光晕。有时候,光晕会在照片上留下轨迹,不过由于时间短,轨迹并不长。我们还看到天上的云层上出现三个明亮的巨大光班,那是城镇的灯光映出的。最大的那个光班是临邛古城,还有两个不知道。临邛城上面的光斑有些偏红,这可能与城市里航空警示灯多有关。我发现北边有一个最亮最大的灯光,状如火星,陈代刚说那是南宝山的羌寨。但我存疑。 我大约需要4分钟拍一张照片。雨时下时停,当雨停时,周边的秋虫竞相吟唱,当雨下时,秋虫都噤声安静下来,只听到雨打树叶的滴滴答答的声音。下面的云海变化万千,处于反复的扩大与缩小的变形轮回中,但云层越来越厚。我也在长短焦之间紧张切换拍摄。一个多小时时间,感谢陈代刚夫妻俩一直陪着我。 夜十点过,我们下山,下山更恼火,我们侧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挪下去。陈代刚说,根据他的经验,明天的云海会更漂亮。我说,希望明天的云海更漂亮,但如果今晚拍出太和云海照片,能够不使我失望,我就心满意足了。 疲倦,第二天早上醒时,已经近7点钟。提起相机冲出门,直奔2号观景台。陈代刚预言兑现了。云海是全方位覆盖,白茫茫一片,非常震撼,一直延伸到川西平原,颇有些峨眉山看云海的感觉,不过在这里还多了些云海里的群山。在公路上停了些车辆,过往的人们被云海吸引,在路边观赏,拍照留念。我爬上二号观景台,拍了全景照片。然后下山,路上遇到3个年轻人和4个老太婆,他们说,因为在公路边就只看到云海的一角都非常漂亮,于是就上来了。我提醒他们上山小心。我到了天然山庄的观景台,有十几个自贡市的老人正在那里拍照,他们请我帮他们拍合影,他们说,他们是慕名而来,他们还要去夹关古镇。不过,不管人们拍的云海照片如何好,总觉得没有现场那种动人心魄的感受。 离开太和,回到家。开始处理照片,感觉还算满意,我捕捉并记录下了太和云海的另一种美丽。同时,我也有些遗憾,我感觉到拍摄参数的设置可能需要改进,例如,曝光时间可能需要延长。 不管怎么说,当我看到一张张太和云海美丽的夜景照片时,我还是自我安慰加自我满足,我不枉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