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您好,我是成都市青羊区某小学的家长,由于孩子还在读的关系,不太方面透露是哪所学校。坦白的说我们的学校非常的棒,老师也非常好!并且家委会这种组织并不是某一所学校的特例,全国都有。但是普遍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家委会成立的初衷和贡献,比如协助学校和老师处理家校关系,帮学校和老师处理很多教学工作以外的“琐事”,以减轻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家委会成立的初衷也是非常好的。
只是这些年家委会逐渐变味了,领导您自己以及学校和老师应该也都知道,却可能不方便发声,但您若是方便的话可去任何的媒体或者网络搜索“家委会”关键字,几乎就一种声音“家长苦家委会久矣”。比如说,很多家委会目前已经变成了家委会成员讨好老师和学校,为自己孩子谋取私利的平台。比如通过“无微不至”的过度服务来拉近与学校和老师的关系;每逢教师节、开学、各种活动的时候挖空心思的为老师和学校添置各种设备设施,准备礼物,提供资源,提供服务,收取费用等等。除了单方面的服务好学校及老师以外,很难起到学校和家长充分交流和协作的作用。虽然家委会成员也很尽责,但是若是家长有意见或者想法自己不方面和学校反应,想通过家委会去沟通的话也会很难,在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没有任何家长原因冒任何的风险。具体到某些事情方面,比如新生开学教室的布置工作,这些完全可以学校和老师自己来主导和操办,如果需要人手的话尽可能的让班上的学生群策群力,这样不仅能调动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感和荣誉感,但是目前这些工作几乎都是家委会在操办,孩子在学校除了上课外可以做的很少,因此老师和学校操的心也很少,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表象的和谐和默契。但这种方式是否牺牲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对不在家委会的家长不公平?再比如班费的花销方面,虽然班费不多,并且家委会的成员也尽心尽力的计划和合理安排,但是也有很多家委会利用班费来置办一些证明自己存在感和讨好学校及老师的设施及服务。家长不方便和学校及老师反应,也不会在家委会的群里交流,几乎所有的家长群和家校群全部是一片“和谐”。
和很多家长私下交流后大家普遍都觉得目前的家委会确实是个“奇葩”的组织,确实已经成为了家委会成员讨好老师和学校以及展示个人才艺的寻租平台。我相信很多家委会成员的目的非常的单纯和积极,对此我们深表感谢,但是不排除部分家长怀着利用家委会平台来讨好学校和老师的心态而加入家委会。把社会上的阿谀奉承、拉关系、拉帮结派、爱慕虚荣等不良风气带进了校园。
想想我们读书的时候,学生在学校时,学校和老师全权负责,老师发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布置教室、打扫卫生、能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的设施就绝对不会花钱去买,能民主决策的就发动学生举手表决民主决策,绝不大包大揽;需要严格执行的,学校和老师说了家长和学生照办。出了校门都是家长的责任。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的不良习气和校园是严格隔离的,也几乎不会有家长为了学校和教室的布置和设备设施添置等操心。学校就是学校的,家庭就是家庭的,家长绝不会参与到学校工作,大家尊重老师,尊师重教!学校和家长之间关系融洽这是正确的,但经过这些年,客观来说家委会的负面效应应该是大于正面的,家长们私下的意见也很大。我们想要的是公平、透明、单纯的教学环境,也希望孩子自己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需要太多的家长代劳。这些年自从有了微信群和家委会后,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了,但是也给了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的人生存的沃土,老师和学校需要赞美,但不是奉承;学生之间需要竞争,需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但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所以希望领导能结合咱们青羊区教育环境的特点,充分的考虑是否能在青羊区,能在咱们全省基础教育的制高点,规范或者取缔家委会的行为。还咱们学校一个清净。谢谢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