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008|评论: 23

学生主体论和教师向导论

[复制链接]

学生主体论和教师向导论

https://bbs.tianya.cn/m/post-838-58500-1.shtml                学生素质,无论体力或智力素质(包括心理和品德),都只能经由学生内在的生发和养成,外在的环境和工具都不过是素质生长的条件,因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性,此即学生主体论。

          比之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过来人,教师先知对学习过程轻车熟路,可以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中,积极提供向导服务。比如游览名胜,游客当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景点和路线,也需要向导介绍风景和保障安全,在旅游过程中避免损失和误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向导服务,这是需要的和可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措施,此即教师向导论。

          先知和后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批判地继承和探索,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盲目乱干,也不能如原始初创那样摸索一万年,必须有先知的老师来提供向导服务,以减少或避免后知在学习过程不必要的延误和损失。

         独立自主与互助合作是对立的统一,是学习活动客观存在的两个方面。独立自主是互助合作的前提,互助合作是独立自主的升华,是学习集体活动的聚合反应,是学习交流、论争、识辩、认同、激励、评价和集思广益的加速器。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批判继承间接知识,就是面对课本呈现的间接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经过独立思考甚至实践(实验)检验,说明其真有道理,或者还有某些不足和偏差需要修正。

          因而,批判继承间接知识,不是否定间接知识,也不是一切都从原点开始自己摸索,而是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检验,在融汇贯通取得共识同时,对间接知识的应用和发展,预留无限的探索空间。

          摆脱兽性的唯一原因,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互助合作友爱,劳动生产过程创造了人性和真善美,创造了人类社会文明历史。

        因而,教育的真谛在习得人类文明,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的存在,通过生产劳动促进文明进步,培养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珍惜劳动成果的大写的人。  

       宽进严出可选择教育是培养和发现杰出人才的广阔原野

https://www.mala.cn/thread-16069392-1-1.html

         青少年科学态度的普遍养成教育,在不同的环境的激发产生顿悟,潜在的优秀素质就会外显,如同石油钻井,一旦触及蕴藏的高压油层,就会井喷般爆发。应该说明,除非人生理特异功能,青少年的潜在素质具有多样性,因而尊重和鼓励青少年自主选择多次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才有望发现少年天才,不会埋没大器晚成的栋梁。
-52d0881dd782d8c88b5311c3490d2974.jpg
f27031446601c6061b3761cdab8c109c.jpg
mmexport1624539848917.jpg
10f3a58ddce82306.jpg
6cfe1f83c4668d6c.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2 08: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在教学中的向导作用简析
https://wk.baidu.com/view/7bea3473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4c
不能忽视“导”的作用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FBJY201508029.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09: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教学向导艺术初探https://m.zxxk.com/article/442753.html
  教师要作好学生攀登的向导,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挑战,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概念。“导”比“教”往往更复杂,更艰深,艺术性更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5: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向导是一个褒义词,凡做坏事,找人引路,都不可叫向导。游客与向导之间,有义务服务,也有契约合作和有偿服务,相互是信任、平等、友好关系。
             日本鬼子用刺刀逼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仇视日寇,把敌人故意引进游击队的伏击圈,沉痛打击了日寇。这叫对敌斗争的计谋,兵不厌诈,王二小机智勇敢,是爱国小英雄。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有人给侵略者带路,得到侵略者赏银。侵略者花钱找人引路,侵略者认为雇佣了向导。
            中国人不认为这些人是向导,把这些没有民族气节的人,蔑称“带路党”,也可叫做“汉奸”。

发表于 2021-10-26 23: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21: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思想的交流

[四目相对] 作为教师,语言艺术的合理表达是立教之本。而教师语言的向导性的有效发挥很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

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讲座。谢教授讲的问路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谢教授刚到上海走到南京路想去外滩,他向一老先生问路,老先生很热情把南京路到外滩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建筑都如数家珍般告诉谢教授。谢教授越听越糊涂,越走越迷。于是原路返回,老先生见到他很是意外。当听到谢教授没有找到时,长叹一声说:“看来你太笨了,我再给你讲一遍。”谢教授听了还是一头雾水,当听到老先生问他是否明白时,他只得说明白了。可是真不明白啊,谢教授又问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说:“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当走不动时左转就到了。”谢教授一听真明白了,很快找到了外滩。听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多少次自己充当了老先生的角色啊!

教师就是要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活泼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学生。做一个好向导。

[游客] 凯洛夫“教师主导”论新世纪的新解释

1、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龚沛曾教授的教法灵活多变,尤其对学生的启发和能力培养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他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和“培养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会他们具体问题的答案所在更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

为了使学生从依靠教师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核心、多媒体为辅助、教师为向导的优化教学模式,在辽宁科技大学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作者编写了《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书》一书。

[游客] 江苏石油学校80年代后期组织“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1992年撰实验报告1993年上报省劳动厅,论文已经中央教科所专家组评审发表。向导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表明: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适时提供必要帮助,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反馈、调整,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掘培养青少年潜在能力。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辅导学生自学,相机点拨,“启”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应“时”而“发”,展开丰富联想,主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在分析、归纳和推理过程中,在辨别正确和错误的争论中,在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中,辩证思维的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内化成为闪烁创造天才火花的最可珍贵的思想素质。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教学过程形成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

[星空物语]哇!太棒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00: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教材为本”的传统教学记忆



           大约是1962下学期,高三数学教材讲极限。数学老师从汉中大学,下放到中所营,周家坪中学中所分部。

          在简陋的校园,数学老师住单身宿舍,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穿着较深颜色的服装,面容憔悴的黄色没有笑容。

          与从汉大刚毕业的青年老师,已经是共产党员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的杨老师的朝气蓬勃,在学生心中形成巨大反差。

          对数学老师,我们在肃然起敬中有些诧异,夹杂着某种莫名的戚戚然。尤其如喜欢数学钻研的我,增加了一些信心和亲近情绪。

           当时年轻气盛,观察自然科学如万花纷呈的大千世界,包藏着丰富多彩无限诱人的奥秘,我应该是一艘探索大自然客观规律奥秘的航船,随时迎风破浪英勇奋进。

         生物、化学、物理学科内容丰富,应用于万里山河原野和宇宙星海万物,爱迪生沉醉科学实验令人十分向往。可惜当时的农村中学,实验设备极其简陋,老师示范实验还十分有限,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几无可能。

           这样,理科学习实验学科,限于纸上谈兵限制独立思考。只有华罗庚自学数学成为榜样,常常鼓励我阅读课外书籍,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产生奇思妙想,认为这是在缺乏实验条件的环境,努力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道路。

          所以,我不喜欢听老师照着书本重复讲课,认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就可理解,教师照课文复述成为“多此一举”。

         比如,讲到一个分式,未知数趋向于无限大的极限值,教材上规定:用未知数分别去除各项,即得这个分式的极限值。

          这节数学课内容简单,只要看一遍教材就会解题。但是,我发现许多同类题目,一眼就可以看出极限值,何必一步步去除呢?然后我总结出一个定理:一个分式未知数趋向于无限大的极限值等于这个分数最高次未知数项的系数比。

          这个发现,屡试不爽,其中必有内在联系,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就考虑,如何用牛顿二项式定理,来加以证明。

          阶段测验,有同学知道了我的发现,没有按照课本的方法求极限值,直接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于是,数学老师叫他去询问原因,当即发出感慨说:“离经叛道,xxx要搞政治,会出修正主义”。

         2004年暑假,去云南大理丽江旅游,返程到贵阳下车探访老同学。相隔四十多年没有见面,回忆当年在故乡读高中的数学老师,老同学还记得那件事。有同学说:“某某同学是数学家”,数学教师竟然报以粗口,令我深感惊讶。

          如此以教材为本,循规蹈矩墨守陈规的数学老师,何以触犯上峰的条规,遭遇从大学贬斥到中学的冷遇?在数学教学过程,何以对学生的“离经叛道”,不仅不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却反而报以粗口嗤之以鼻呢?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04: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意义的人的主体存在的意义
         凡是独立具有新陈代谢系统的生命体即是一个主体,从单细胞生物到灵长类哺乳动物,简单生命到复杂生命的逐步进化也就是生命主体的进化,但这种主体都是生物学意义的主体,是不完全的非哲学意义的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过程所产生的,具有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生命主体的意义。
           只有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交往和交流,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劳动生存方式产生的“真善美”不断战胜动物生存方式产生的“假恶丑”,使人类逐步摆脱野蛮的动物世界“残杀掠夺寄生”的弱肉强食的的丛林法则,人类不断从物质和精神的束缚中得以自我解放,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智慧如花绽放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13: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教育革命”高潮正在兴起
          从各地“课堂教育革命”口号和内容来看,似乎有上面统一指示,虽然说法和表述有异,仔细观察其方法、原则、过程,与“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完全一致。
          希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课堂教育革命”中举旗张帆一鼓作气,率先阐发和传播现代教育新理念新思想。
mmexportfec20fae070d583bc0f3e804438e0dd5_1623792650692.jpeg
197_110919_25d61877f4b4f37.jpg
197_110919_a56f708003b466f.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8 07: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意义的人的主体存在的意义
         凡是独立具有新陈代谢系统的生命体即是一个主体,从单细胞生物到灵长类哺乳动物,简单生命到复杂生命的逐步进化也就是生命主体的进化。但这种主体都是生物学意义的主体,是不完全的非哲学意义的,并非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过程所产生的,具有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生命主体的意义。
           只有人类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交往和交流,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劳动生存方式产生的“真善美”不断战胜动物生存方式产生的“假恶丑”,使人类逐步摆脱野蛮的动物世界“残杀掠夺寄生”的弱肉强食的的丛林法则,人类不断从物质和精神的束缚中得以自我解放,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智慧如花绽放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
          文化是文明的表现,文明是人性的张扬,人性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互助合作的结晶。
IMG_20211127_123202.jpg
Screenshot_20201013_130733.jpg
3b396c24275bb58e7c2e9546a59c032d.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05: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2014.3刊登《社评:深化讨论师生关系 推进教育改革实验》发起征文。
https://m.doc88.com/p-7058373871939.html

2018.10《中国教师报》发起讨论“教师到底是什么”?
https://wk.baidu.com/view/fe9296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1?fromShare=1

          各地教师纷纷参与讨论,从网络搜到文章看,教师普遍认同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向导”。

          也就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在中国教育领域得以确立,进一步辩证批判苏联凯洛夫“教师主导论”,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0: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导教育实验方案
——间接回答“知识与素质之争” http://bbs.hsw.cn/m/read.php?tid=20143744&replay=1
知识是能力的结晶,能力是知识的表现,自主性思考和实践是其相互转化的桥梁。知识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他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学校课堂教育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的目的在于社会实践的应用和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356482_95ce13630032184cf2fb1bf131930.jpg
mmexport233e8c97c1e7f60f6f215cca6ee7ccc7_1640763138407.jpeg
207e00098e3d163dc80a.jpg

发表于 2022-1-12 08: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09: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初中历史教学资料/拓展阅读:向导教学法https://m.doc88.com/p-6902032313043.html?r=1
教育厅通知“课堂教育革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求知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内生动力,在辅导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生生和师生互动交流、质疑、合作、竞赛、探索活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批判地继承间接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mmexport459e2971d73ba20ce4ad9a196c550fd9_1632226916494.jpeg
mmexport1608263391671.jpg
mmexport1608263402969.jpg
mmexport16082634146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09: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K12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309996&extra=page%3D1
回归朴素的人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己)”的教育本质
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310046&extra=page%3D1
562.jpg
mmexport1646452655900.jpg
cf53e10b117867fda637c981643f5452.jpg
z3ff51py.jpg
mmexport0cc3012b00a7075f95255de8beb73050_1639709753058.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7: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衣妹:牙科医生 https://m.toutiao.com/i7061464698650100224
全民普及教育+宽进严出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宽基础活模块=〉现代教育发展方向: 人异彩纷呈的潜在素质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社会实践选择中发现和绽放!
mmexportfec20fae070d583bc0f3e804438e0dd5_1623792650692.jpeg
mmexport1627535761684.jpg
mmexport1604116231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3: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类比与隐喻:教师是什么?
https://m.douban.com/note/152969840/
          在美国认知科学界与教育学界,大致流行着三种关于教师的类比。
  第一种类比是最古老而最普遍的,并由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讲台上的哲人”(sage on the stage)。
          第二种类比稍微新一些,但也能追溯到卢梭、裴斯泰洛奇直至杜威,并由近四十年来皮亚杰所主导的认知建构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身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
  第三种类比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受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迅速席卷美国主流认知界,成为最受推崇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参与中的伙伴”(partner in participation)。
***        ***        ***
教育的类比与隐喻:教师是什么?
阿拉胖泪2011-05-27 12:58:35

  类比和隐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对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科学来说,由于它们和实践——尤其是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类比和隐喻往往成为理解与改变现实的钥匙。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家James G. Greeno认为,实践的变革依赖于一些潜在假设的转变,这些假设往往属于缄默知识,但其组织、维护或革新实践的力量是巨大的。Greeno所说的这类“潜在的假设”,很大一部分就是由类比和隐喻构成。这很好理解,因为类比和隐喻通常是短小而直白的,它能够把理论界的进展迅速地传向外界,被公众所了解,从而能够让晦涩的理论变得明晰易懂。

  在美国认知科学界与教育学界,大致流行着三种关于教师的类比。

  第一种类比是最古老而最普遍的,并由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讲台上的哲人”(sage on the stage)。显而易见,这一类比所凸显的是教师的全知全能,他/她是知识的提供者,是学习的主导者,也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就实践而言,我们对这一类比的力量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我们在国内所受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二种类比稍微新一些,但也能追溯到卢梭、裴斯泰洛奇直至杜威,并由近四十年来皮亚杰所主导的认知建构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身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这一类比所强调的是,知识不是由教师所传授的,也不是客观先验的,而是学习者(注意:不是学“生”了)通过在新知识和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联,不断把前者整合进后者,从而主观建构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是激励与引导的作用。

  第三种类比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受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迅速席卷美国主流认知界,成为最受推崇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参与中的伙伴”(partner in participation)。这一类比的认知基础是,学习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人只能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相互理解,从而展开学习。那么,学习是什么呢?——学习就是在情境中,通过交往而形成一个认知结构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周围环境中的局限(constraits)和机遇(affordance)[1],从而帮助人更顺利地参与到新情境的社会交往中去。这个理念看似复杂,其实只是在强调情境、交往、参与和共同理解。那么,既然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则不存在任何全知全能的个体,也不存在外在于学习者的向导,所有的人都是交往的参与者,都是理解的建构者,都是学习的进行者。因此,教师也就成为了伙伴,而不是独在的个体。

  和前两种类比一样,情境参与取向的教师观,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许多课堂会设置学习日记,学科教学内容——多半是一个探究型的问题——被呈现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写日记,然后课堂的形态便是依次进行的双人、小组、大组乃至全班的讨论,大家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课堂讨论的重心不在某个方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参与者能否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探究者之一。

  反观我们国内的教师类比,非常单调。从我们无比熟悉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辛勤的园丁”,再到不那么普及的“雕塑师”、“艺术家”等隐喻,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是没有独立地位的,甚至是没有自觉人格的 [2]。当然,和教育实践的改革方向同步,教师的类比还是有所进步,以“工程师”到“园丁”的类比来说:学生从一种无生命的“物品”,变成了有生命的“植物”;物品是千篇一律的,植物至少还有不同的类属及其特点;工程师只需要照葫芦画瓢,不需要顾及环境因素(情境),而园丁至少还要依据天气与土壤等因素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总的来说,国内的教师类比仍然是落后、单调、欠缺的——它没有发挥出本应有的积极力量。

[1] affordance的译法一直是个难点,台湾似乎多译为“可供性”或“能供性”,但我嫌它长得太丑,只能暂且译为机遇。这个概念在近二十年的认知科学界非常重要,完全可以重新开出一篇长文来专门介绍。

[2] 淡包子童鞋补充:“工程师"、“园丁”这种隐喻,除了否定了学生的地位和自觉人格,还否定了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

推荐文献:

Glaser, R. (1984). Education and think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American Psychologist, 39(2), 93-104.

Greeno, J. G., &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hrough Applications Project Group. (1998). The situativity of know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1), 5-26.

Hall, R. & Rubin, A. (1998). . . . There’s five little notches in here: Dilemma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of rate. Thinking practice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learning (pp. 189–235).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fard, A. (1998).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7(2), 4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7: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圣陶日记https://m.toutiao.com/article/6959318395133116967/?traffic_source=CS1114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譬如走路,教师指点一下,或者在前边走,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3: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半个世纪的彷徨和觉悟
——课堂教育革命的标识是学生主体的确立http://bbs.hsw.cn/m/read-htm-tid-20420191.html
          顾明远教授:发展智力以学生为主体,智力无法传授,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展。知识要变成智慧必须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人是认识的主体,客观世界是被人认识的对象,是认识的客体。

         2018教育部长发起“课堂教育革命”,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育思路,与向导教学法实验完全吻合。高层和权威,内定在官方文件,不再提“教师主导”。
           最近发帖,说明“教师主导论”原本含义,中国引进凯洛夫教育学,师范学院作为教材奉为经典,资深教育专家虽不敢质疑,却做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以至影响于今。
           K12论坛讨论“学生是主体,客体是什么?”比较清晰地说明了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教材、客观世界,几个要素在批判继承间接知识活动中的作用,显示师生相互之间的正确关系。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实验完成“向导教学法”,从而证明并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反复实践应用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主流。
         虽然凯洛夫“主导论”企图文过饰非自圆其说,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师决定论”桎梏。现代教育指导思想犹如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47kpab2d.jpg
RvhyTFh8ukCUcnnH.jpg
bb04qd2d.jpg
IMG_20220327_135735.jpg
IMG_20220414_1813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5: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恢复青少年劳动教育十分迫切
https://m.fx361.com/news/2020/0526/8234187.html
养成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珍惜劳动成果的人生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中心任务。
mmexport1666325377664.jpg
mmexport1666325367458.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