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俩女儿邀我们去黑龙江旅游。这不花钱的旅游,又有她们的细心照顾,何乐而不为,于是欣然答应了。
9月4日,我和爱人、大女儿从成都出发,二女儿从上海出发,乘机直飞哈尔滨。目睹窗外的云海蓝天,哈尔滨勾起了我的回忆一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单位曾在那里开设了贸易窗口,我多次出差往返这条航线;哈市容貌、圣索菲亚教堂、防洪胜利纪念塔、松花江、太阳岛、中央大街,繁荣的地下商场、冬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春天盛开的百花、卡拉OK的优美旋律、新结识的朋友……历历往事,依然清晰。今故地重游,是多么的令人愉悦啊!
抵达哈尔滨落住宾馆后我们便去游览。首先去的是圣索菲亚教堂。看到它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说:大教堂,十多年不见,看到你真高兴!仔细端详,你历经风雨,还是那么巍峨壮美、富丽堂皇、气势恢弘,我为你点赞!你与周围的建筑大相径庭,突显异域风情,把独特之美奉献给世人,我为你歌唱!你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融球形、锥形、弧形、矩形、柱形……为一体,构成了一座典骓超俗的西式建筑;且功能又是那么完善,内部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有上下方便的四楼层,有前后左右畅通无阻的大门,有钟楼等等,我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高超艺术喝彩!据介绍,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成通车,沙俄军队也侵入了哈尔滨。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1907年,圣索非亚教堂破土动工,当年落成;1923年9月27日,教堂进行了第二次重建。它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解放后,它回到人民手中,成为一块镶嵌在哈尔滨市的瑰宝:1986年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1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是国家3A级景点。“圣索菲亚”啊,难以忘怀!
离开“圣索菲亚”,我们朝松花江方向走去。徜徉在宽阔的大街上十分开心,中西风格的建筑,五花八门的装饰,吸人眼球。当我看到那冲天飞洒的彩色喷泉、由远及近的防洪胜利纪念塔时,心潮澎湃。来到纪念塔前,我力求读懂它。它高22.5米,矗立于松花江南岸,蓝天之下熠熠生辉。它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而立,1958年建成。用块石砌成的塔基,寓意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前水池里安装的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松花江的惊涛骇浪驯服成细水长流、造福人民。塔下阶海拔标高119.72米,是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海拔标高120.30米,是1957年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看到这组数字,眼前仿佛出现一片汪洋,房屋被淹没,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协,心情沉重。塔身中部栩栩如生的浮雕,却让我欣喜不已!它刻画出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 、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的动人场面,彰显哈尔滨人民所具有的英雄气概和巨大力量,使这座城市避免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举首望塔顶,是一组红旗下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挥手向进的圆雕,令人振奋精神!塔的松花江一方有半圆罗马式回廊,用20根立柱和上端环带连接而成。看见它,我仿佛看到抗洪的人们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与洪水进行殊死的搏斗……防洪胜利纪念塔啊,你是哈尔滨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你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当之无愧!我读懂了你,心中树起了一块顶天立地的丰碑,向你致敬!
出“纪念塔”时已黄昏。夕阳慢慢西下,圆润的脸蛋红里透白,暖暖的阳光洒向天空、大地、江面,一派柔美的橘红色彩。好美呀!我立马拿出手机接连拍下好几张。那些健美的女生们,尽情享受着这大好时光,纷纷在斯大林公园载歌载舞,展现幸福的笑容、清亮的嗓子、柔美的身段。长长的松花江宽宽的,平平静静,被夕阳打扮得十分漂亮,磁铁般吸引着我们。千里迢迢到此,不与她来一次亲密接触会带来遗憾,于是买了船票,登上了游轮。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嫩花江换了新装。我四面眺望,眼里是另一番景象。松花江微起波浪,低声吟唱,闪耀着五颜六色波光。夜色中高楼大厦张灯披彩,美轮美奂;万家灯火,火树银花,一切变得富丽堂皇。高空览车如流星,月亮与之相伴。跨江大桥似火龙,仿佛游动在星空……
时间不早了,我们带着喜悦回到宾馆。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static/image/common/notice.gif)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static/image/common/notice.gif)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