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于2012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大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大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月池坝街鼓乐楼】被列入名单,编号0378,但没有将【文庙大成门】列入文物。《大邑县不同级别文物目录》里则两者都没有纪录。
根据文件1,今天去现场考察了一下鼓乐楼,结果意外发现了一座大成门,现将考察结果汇报如下。
一、大邑县文庙钟鼓楼(即鼓乐楼)
(一)发现经过
从小到大都没有关于文庙的印象,老一辈都说拆了,没有了,只有月池坝街零星古民居和一座三义庙照壁。现场考察月池坝街和文庙街也没有什么新发现。但我不放弃,继续向深处走,在川剧中心里面(原大邑县图书馆),居然找到了一座鼓乐楼。刚开始以为只有一座,结果发现西侧还有一座一模一样的。继而得出,这一定是某种公共礼制建筑,呈对称分布;根据古建形制,继而得出一定是钟鼓楼;再继而得出,这不是大邑县的钟鼓楼(因为一般都在东西南北街的交叉中心,通常非常高大),所以一定是文庙的钟鼓楼。
(二)形制
四方攒尖顶,两层,一开间;顶部有三圈相轮式塔刹,中间有铁针;小青瓦覆顶,寿字纹瓦当,有滴水;嫩戗发戗,起枪不高,较为平直;第二层采用方格棂窗;内外两圈柱网,共8根主柱,柱础普通无装饰;无挑檐枋,直接在四个角用角梁挑檐;普通台阶基座。整体建筑简单,无装饰。
(三)建成年代
根据1930年《大邑县志》,该文庙为大邑县学,道光年间“邑举人刘升谦建议呈请署知县朱才煌募捐修理。知县张如海接任,遴狐邑绅肃腾蛟等董理工作,修整大成殿、两房及戟门(即大成门)、根星门,并建乡贤、名宦、忠义 节孝四祠。”可见现存钟鼓楼至少是清道光年间的遗物。
(四)保存现状
总体很差。几近倾圮,东倒西歪。【东楼】一层的窗子全部被破坏,用竹篾临时挡住。塔刹保存完好;滴水几乎都掉光了。墙体余塞板已经全部遗失(也可能本来就没有)。【西楼】被民房包围,无法接近,全部被杂草藤蔓掩盖,二楼窗户已破;居民在建筑上钉有撕拉乱接的电气设备。
二、大邑县文庙大成门
(一)发现经过
回过头看以为是50~70年代的建筑——因为墙体和柱子已经被改为青砖,用木条或竹条做的简陋的挑檐天花。后来仔细看了下建筑的位置,发现在钟鼓楼的中轴线上,且发现屋顶正畸有清式砖雕,屋宇呈歇山顶,即判断是清代建筑改建的。又因为正脊没有脊刹,也没有鸱吻;高度不高,面积也不大,被改造成过街楼一样的建筑;且地基低矮,与钟鼓楼相平,没有月台。可判断等级不高,是文庙的大成门(戟门)。
(二)形制
根据1867年《同治大邑县志》载:面阔三间,现场已被改造成5间;共1层;歇山顶,青瓦覆顶;正脊有灰塑或砖雕的卷草文。
(三)建成年代
根据1930年《大邑县志》可见现存大成门至少是清道光年间的遗物。
(四)保存现状
很差,屋檐以下改观巨大。被改为50年代的实用建筑,墙体被改造成青砖,面阔被改为5间,瓦当和滴水遗失。内部被改作他用。
总之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考价值较为丰富,在文化遗产保留并不多的大邑县城,可谓非常珍贵。也是我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同样也是将来改造和提质月池坝街区的一个内核,能为我县带来吸引效应。
望大邑县有关单位尽快考察、登记、立文保碑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