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北京报道
不出意外的话,国内的成品油价将在下周,续刷历史新高。
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金联创监测数据,当前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已经突破新高,预计6月14日24时,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还将上调300元/吨以上,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成品油价不断上涨,车主、网民也不免吐槽,其中最有名的梗就要数“国际涨,你就涨,国际对你有影响;国际降,你不降,你和国际不一样”。为什么国内成品油调价要跟国际油价挂钩,有时候又会产生国际油价下调了,国内油价却要逆势上涨的现象呢?这与国内的能源供应情况,以及固定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有关。
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成品油调价机制
目前国内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有条件联动,计价和调价的周期都是固定的,为10个工作日。公开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的原油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来确定调整成品油价。当上述三地原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内成品油价就将进行调整。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价格机制,设定了调控的上下限。成品油调价上限为130美元/桶,下限为40美元/桶。即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汽柴油零售最高限价不提或者少提;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零售最高限价不降低;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桶之间运行时,成品油价格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当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少提或不提。而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不降低。在2016年和2020年的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内成品油因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而多次未作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当油价低于“地板价”时,成品油价未作调整而留出的利润空间并非直接成为企业收入,而是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资金来源。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调整参考的是过去10个工作日内国际油价的平均值,并不是简单由前几日国际油价的变动决定,因此也就导致偶尔会有国际油价回落,成品油价仍要上调,或国际油价显著回升但成品油价仍要下调的情况发生。
自从上述机制启动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还未触及过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当前国际油价徘徊在120美元/桶左右,距离130美元/桶的价位还有约10美元/桶的价差。
近两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与国际油价走势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