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文庙,旧名灌县文庙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街道文庙街,始建于五代时期(907年~96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达33000余平方米。 都江堰文庙由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礼器库、东西庑、尊经阁、魁星阁等构成,建筑面积8700余平方米。 都江堰文庙是成都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县级文庙。 2012年7月16日,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都江堰文庙始建,庙址在城西北的盘龙山麓。 明洪武初,都江堰文庙迁至城东杨柳河东岸另建,明末毁于战火。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灌县知县聂有吾将文庙迁回文星街原址,修建大成殿。 清雍正四年(1726年),灌县知县谭琏增建东西(南北)庑,崇圣祠,明伦堂"两斋,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忠义祠,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坊等建筑,并配庙门、戟门及其匾额。 清雍正九年(1731年),灌县知县陈涞补葺文庙。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灌县知县孙天宁捐奉重修大成殿,并扩建庙宇,并在南北附设学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都江堰文庙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 1952年,灌县(今都江堰市)初级中学改为灌县中学。 2007年,都江堰市中学迁址,市政府规划恢复文庙。 2008年,"5.12"大地震中,都江堰文庙万仞宫墙垮塌,大成殿严重受损。 2010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规制和布局恢复重建文庙。 2013年,正式注册成立都江堰国学院。(文字据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