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虐的传递
文/南湖居士
近日,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甘肃兰州的三名男子殴打便利店女店员,起因是买烟没有赠送打火机。又有消息称,多人在黑龙江的雪乡景区互殴,是由于抢生意发生口角导致的。回想之前的几个事件,四川一位老人被狗主人推倒,按在地上;上海某王姓富二代怀疑自己被路人偷拍,所以对其进行当街暴打……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竟然能够升级为冲突,最后演变成挥拳动粗,表明无论贫富贵贱,国人的暴虐之气是很浓的。
要问为何许多人不愿意用平和的办法化解矛盾,我以为,还需从孩子的成长背景开始谈起。每个家庭的情况大不相同,想要保证所有未成年人都能免受家暴的侵害,也是不切实际的。可是教育机构现今仍然采取暴虐的方式对待青少年,逼迫他们听话,非但屡禁不止,更是十分骇人听闻的。根据媒体暴光,河南某教育基地打着磨练意志的名义,长期体罚虐待辱骂学生,以达到纠正叛逆、网瘾和早恋等问题的目标。另有网友反映衡水某中学体罚学生成常态,还造成了学生受伤就医,抑郁休学。
学生遭遇暴虐的案例数见不鲜,大家有理由相信这些资讯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从人文关怀方面去分析,可以说我们普遍做的很不到位。试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得不到人格的尊重,待他长大之后怎么会懂得尊重别人?为了让孩子“迷途知返”,于是不择手段地施加暴虐,将操纵控制美其名曰“爱护帮助”,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塑造一群唯唯诺诺的奴才,乖巧讨喜,在非常压抑的状态里接受了驯服;要么训练一批心狠手辣的豺狼,以暴制暴,凭借极端恶毒赢得生存的优势。
这便是暴虐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的基础。活在暴虐中,既忍耐着暴虐带来的无奈,又播散暴虐,总是习惯于通过暴虐宣泄内心的不满。精神坚毅者,适应了相互攻击的环境,对暴虐传递的伤害视若无睹;精神脆弱者,饱经情绪低落的摧残而迷失,甚至彻底垮掉,类似高中生崩溃自杀一般的悲剧不断重复。难道我们要把暴虐继续传递到未来么?其实改变的契机就在当下:多一点理解、原谅与换位思考,少一点苛责、强求与寄托厚望。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为阻止暴虐传递蔓延的出路。
2023年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