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是我最大的对手,我收集各种史料就是要将侵华日军的罪证一一凿实。”
“只要这些证物放在这里,任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审判他们。”
2005年8月15日之前,樊建川立志一定要将第一批博物馆建好,因为那天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
曾有一位坐着轮椅的白发老人,颤颤巍巍的来到飞虎奇兵馆,看着展出的抗战文物声泪俱下,“就算百年之后没人记得我们,这些文物也能证明我们的存在。”
被称为樊“哈儿”的前四川宜宾副市长,用自己的执着和对祖国的热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造福无数代后人的大事———全国修建抗战主题的建川博物馆。
樊哈儿本名樊建川,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军人世家,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抗战故事,受父亲影响也爱上收藏抗战文物。
樊建川的父亲樊忠义为了生存14岁就做了娃娃兵,后因机缘巧合,樊忠义又加入八路军,在部队一路做到炮兵连长。
军衔越高,接触的社会面越广,樊忠义意识到自己文化不够,和同级战友一比,自己就像个莽夫。
于是,樊忠义有了收藏部队报纸的习惯,通过收藏各期报纸来认字,从而知晓天下事。
渐渐地,樊建川的家里就有了堆积成山的报纸、文件、奖状、书信,奖章。
看着每一枚奖章,樊建川都觉得自己能感悟到背后的故事。
拿在手里是冷冰冰的物件,但贴在胸口,却是军人滚烫的爱国豪情。
在樊建川看来,这些不仅仅是物件,更是历史,每份物件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这些物件也是侵略者罪行的最佳见证者。
渐渐的,樊建川也加入抗战文物收藏。
1977年恢复高考后,樊建川考上西安的一所大学,毕业后任职重庆三医大老师,那时候的老师,可是实打实的铁饭碗。
1987年樊建川报考公务员成功上岸,从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一路做到四川宜宾市常委副市长。
公务员工作固然很好,但却无法让樊建川实现他的收藏梦。
于是,樊建川毅然决然的选择辞去公务员,下海经商,面对记者采访,风趣的说:“公务员工资太低,支撑不起我的收藏梦,万一哪天把持不住,贪污了怎么办?”
收藏成为樊建川一生的热爱!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樊建川对于收藏的想法。
2001年,樊建川听说北京有一场抗战文物展览,就想去见识见识“世面”。
樊建川特意带上几款自己收藏的文物,打算和展览会上同道中人“交流切磋”,可没想到......
“你带来的这些文物,比展览的文物价值还要高!”
别人低价值的文物都能展出,自己高价值的文物却要在家里吃灰?
那怎么行!它们必须有个展馆,必须去实现它的历史使命。
樊建川自从公务员离职后,就从事地产开发,曾凭借30亿资产登上胡润百富榜四川榜的第27名。
一个做地产的成功商人建博物馆,不是“哈儿”就是有钱没地花,情怀烧的慌。
樊建川不理会这些流言,既然要做,那就做到最好。
建川博物馆第一块批地下来后,樊建川就决定9个月后开馆,因为那一天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樊建川要用博物馆的建成作为贺礼赠予祖国。
第一块批地是5个场馆的修建规划,为赶工期,这个场馆还没盖顶,下个场馆就挖地基修建,这一栋收尾,第三栋马上开始挖土动工。
樊建川每日守在工地上,没日没夜的工作,困就和工友们睡一起,饿就在工地边随意买个盒饭。
樊建川用时9个月按质按量的把博物馆修好了。
2005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馆开馆!
首批开馆的五个博物馆分别是反映中方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反映国民军抗战的“正面战场馆”、反映美军援华的“不屈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和“侵华日军罪行馆”,场馆所在的四川安仁镇也成为有名的“博物馆小镇”。
越来越多的抗战军人听说建川博物馆后,纷纷捐出自己收藏的文物。
正如那位白发老人所言,百年之后,可能人们会忘记曾经用生命保护祖国的战士,但只要文物在这里展出,时代就不会遗忘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