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楼(越王楼景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剑南路东段326号,为仿古建筑,占地面积84.2亩。
越王楼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建成,高29.4米;2007年12月续建;现主楼高99米,内外15层,风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屋盖琉璃瓦,配套建筑有廊、亭、阁、榭、台、广场、商场、园林等 。越王楼面临涪江,集阁、楼、亭、殿、廊、塔于一体,一层至五层是阁,十层至十三层是楼,十五层是亭,顶端宝顶似塔,二层南北两方向是殿,各层有外廓,是今仿古单体建筑之最。
越王李贞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虽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颇有才华。先后被封为汉王、越王。越王楼在李贞任绵州刺史时由李贞督建,参考了长安、洛阳诸多王府的营造规划,再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势,因势耗银50万两建成。
1989年,绵阳作出了重建历史文化名楼“越王楼”的初步规划,确立了体现“大唐明楼,皇家气派,山是一座楼,楼是一座山”的设计理念,数次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评审。报经四川省建设厅审批后,为配合越王楼复建,绵阳市文物保护部门组织专家考古队,对越王楼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于2001年10月24日正式开工,至2011年主楼建成,前后历时22年完成一期建设。
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越王楼建成,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
唐末宋初,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
元朝,越王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越王楼重修。
清乾隆初年(1736年),越王楼被毁,余下遗址越王台。
2007年12月,越王楼分为三期续建。
2011年,越王楼重建一期工程(主楼和两座裙楼)通过验收。
越王楼主楼高99米,内外15层,底面东西宽66米,南北长88米,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风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屋盖琉璃瓦,配套建筑有廊、亭、阁、榭、台、广场、商场、停车场、园林等。 [2] 内外15层,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
园林区以重檐的越王楼为景观中心,沿大门经越王府为主轴线达越王楼。该区呈东西分布,主要体现王府豪门气派。越王府(唐代曾作绵州州府的治所)庄严,越王楼宏伟,楼檐层层递上,直冲云宵,透视出唐朝的繁荣昌盛。楼西边设小亭,供游人观景休闲,又与越王楼形成配景,以小巧别致衬托越王楼的高大雄伟。
叠翠园
越王楼
叠翠园内花草烂漫,镜池波光鄰粼,曲廊小桥、亭中水榭、风范雅趣,充满园林神韵。一西一东、一严一松造成结构上的呼应。 [2] [5]
宾馆娱乐区
越王府宾馆娱乐区,主要设宾馆及现代综合性娱乐项目和管理配套系统。 [3]
仿唐古典一条街
仿唐古典一条街位于越王府园林区的正南方,设一楼一底连贯通式,建筑风格与越王府园林保持一致。 [3]
越王李贞来绵赴任与绵州风水好有关,以致王气(瑞气)冲天,惊动唐王朝,派李贞视察绵州斩断龙脉。
越王楼
相传,在唐太宗贞观庚子年间(640年),丞相魏征夜观天象,见西南方绵州一带王气(瑞气、紫气)冲天,面奏太宗:西南方可能出现帝王夺大唐江山之兆。太宗不以为然,认为贞观之治,大唐正处在盛世,国强民富,不必多虑;可是到了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绵州一带王气再度冲天,唐高宗李治不敢怠慢,特派八王兄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坐镇大西南并查访此事。
越王李贞来到绵州,看到此地山川形胜乃风水宝地。尤其是富乐山好似一支游龙,芙蓉溪绕山而过,游仙李意期、刘备、刘璋、涪翁、郭玉因到此地而名扬天下;西晋末,李雄以梓潼县为基地割据梁、益,建立成汉政权于光熙元年(306年)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成。绵州乃卧虎藏龙之地,李贞认定富乐山是龙脉所在,紫气冲天之源头,于是决定斩断龙首以断龙脉,在富乐山与白云洞之间,开口斩断龙脉。
但越王李贞万万没有想到:绵州风水乃二龙锁江,此举仅斩断了雄龙(富乐山)龙脉;可是雌龙(蛇山,又名南山、延贤山)龙脉并没有斩断,受到惊吓,飞往利州(今广元),出了个武则天。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