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在云南
====
4·28纪事!记忆中的老战友--战斗英雄杨国跃
谢歌说事
今又4·28,是一个特殊的日子。4月28日,收复老山纪念日。39年前,发生在中越边境那一场打了10年的战争。每到4·28,我都会写一写关于过去当兵的岁月,哪怕是只言片语。那些艰苦的岁月总是令人回忆,特别是曾经和战友们一起战斗的日子,难以忘却。今天来讲述一下我的老战友、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事。
人物名片
杨国跃,战斗英雄。云南云县人。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代理排长。(今大校军衔转业)。1984年4月在收复老山战斗后,坚守142高地。7月12日接替牺牲的排长、“十五勇士之一李海欣指挥战斗,率领十三名战士,与越军展开殊死搏斗,先后打退越军四次进攻。在我表面阵地被敌突破,我方伤亡较大的情况下,指挥战友转入坑道坚持。在我军反击部队配合下,又带领战士一举夺回了表面阵地。所在排毙敌一百零四人。个人毙敌十三人,伤敌一人。同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color=var(--weui-FG-HALF)]
这几天我一直在通过119团特务连的老战友,联系到已经转业到丽江的老连长熊昌洪,他说也不知道杨国跃的近况。于是,我就想通过对过去的军旅生涯的一些记忆写一写杨国跃的事迹,留着纪念。
过去的几十年没有电话和微信,联系远方的战友们全靠写信,因而就有很多老战友失去联系。如今的网络这么发达,我不相信会联系不上他。因此我努力地在各个平台搜索杨国跃的名字,看到了一段关于他的视频。截图于此:
战斗英雄杨国跃(右一)
当年,我从卫生队调到特务连做警卫时,杨国跃是我的指导员,他比我大3岁,属兔。14军40师119团8连9班班长。杨国跃经历过最重要的战斗有两次,一是4·28收复老山的战斗,二是7·12越军大反扑。打仗那会儿,也就是7·12这天,在142阵地上,由于排长李海欣(河南人)牺牲了(今天,如果你去到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进到大门映入眼帘的第一个墓碑就是他),随身携带的861指挥机被炸坏,已中断了与146号高地连指挥所的联系。杨国跃命令战士们拉开距离:“二、三十米一个人,不管伤到哪,有一口气就打”。同时派通信员唐友国(路上牺牲)跑步到连指挥所报告情况。先后打退了越军五次进攻后,142号高地上的15名官兵已阵亡5人,活着的10人中有9人负伤,其中5人是重伤,杨国跃的腿部也受了轻伤,他率领战友退入坑道,利用坑道的拐弯隐蔽自己,以轻伤员守洞口,重伤员压子弹,坚决进行抗击,一次次将企图冲进来的越军击退。下午我军反攻,越军被我军的炮火打得丢了魂,已纷纷退下山去躲避。坑道中的杨国跃听到外面的炮声和枪声愈加猛烈,于是将轻重伤员搭配编成4个小组,带着战士们悄悄摸出了坑道,恢复了142高地表面阵地。15勇士与越军1个营鏖战10小时,先后打退越军六次轮番冲击,共毙敌104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各种枪支12支及军用物资一批。杨国跃个人毙敌十三人,伤敌一人。142高地之战非常重要,它象征我军在敌重压下顽强抗击,没有完全丢失阵地而是退入坑道坚守(类似上甘岭之战)并最后胜利。时任119团团长的张又侠曾经回忆说:“我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过于7月12日,那天最痛快的几件事——一是师长通知,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二是142高地,还有我们的人!” 所以在战后有2人被授予了战斗英雄。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在部队,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位从军部下派到连队锻炼的名叫王健的副指导员(至今无法联系上他)对我说,老杨(指杨国跃)很质朴,当了英雄后从来不提打仗的事,只是被组织上安排到各地作报告才会讲自己的经历。可能是那些战斗给他的记忆太深刻了吧。有一次,一家大报的记者到他家里采访他,他一直很谦虚地说自己就是个农民的子弟,没得啥文化。家里很穷,家里没有多余的壮年劳力,父母亲身体不太好,连队提拔他当班长他一直不愿意,原因是怕被留着部队,就一直想回家改变家乡的面貌。结果一当兵就遇上打仗,在战斗中遇到班长牺牲了,没得班长不行啊,就自告奋勇当了班长带领全班奋勇杀敌,后来排长也牺牲了,没办法啦就火线上代理排长,成为了142高地上的“十五勇士”之一。
在部队时,我常到杨国跃的家里去,嫂子是一位云南普通的农村妇女,也很朴素,就是下面截图中的这一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是一眼就能够认出嫂子来的。放上下面这张贴图。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杨国跃和嫂子有一个儿子,在部队,这小子常围着战友们转,大家也经常带着他出去玩。有一次记者采访老英雄,问他儿子一个月喝几斤牛奶,他儿子很迷茫地反问牛奶是什么、长啥样啊?军报的记者沉默了,在场所有的战友都流着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哪个农家的孩子能够每个月都有牛奶喝呢,即使是这位战斗英雄的儿子也没有。一是没有那么多的钱,二是在部队那么艰苦的环境也没有那个条件。这件事也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杨国跃对军械很熟悉,经常和我们一起擦枪,一丝不苟,他的射击技能也是一流的,毕竟是个亲手毙了13个敌人的。和杨国跃相处了差不多两年的时光,记忆最深的就是军报记者采访他和他小儿子的场景,特别深刻。
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也特别深刻,杨国跃回忆战斗结束后的情景时对我说,当时他负了伤,都昏迷了几个小时了,表面阵地被我军占领后,战友们把他从阵地上抬下来送到医院去治疗他都不记得了,后来才晓得15个人中5人牺牲了,他是重伤。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上面就通知去北京,说是有大领导们要见他,然后就去了北京受到高层领导的接见。杨尚昆紧紧握住他的手对他说:“终于见到你啦,你是人民的英雄!”杨国跃后来回忆说,那一刻他没有说话,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战前,杨国跃是九班班长,战斗命令下达后,他主动要求到主攻排尖刀班当了战士。战斗中他不怕牺牲冲锋在前,4月29日,在攻打146号高地的接敌战斗中,连队遭敌雷场阻碍,他挺身而出,探出一条安全通路,为八连迅速占领冲击位置做出了贡献,荣立三等功。后来,他又被调回九班任班长。5月17日,杨国跃等14名同志,在代理排长李海欣带领下奉命坚守142号高地。该高地位于老山东南侧,是越军炮击和进攻的重要目标。7月12日凌晨4时50分,越军趁着夜暗,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分三路偷袭142号高地。全排迅速进入阵地,英勇坑击,打退敌人的进攻。敌人偷袭不成,转为强攻,在密集的火力支援下,以十倍于我军的兵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扑上来。在与敌激战中,代理排长李海欣英勇牺牲,杨国跃挺身而出接替指挥,号召战友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去,为排长报仇!”带领大家英勇拚杀,经过6分钟激战,越军狼狈溃逃。打退越军的第二次进攻后,坚守142号高地的15名同志,已有两人重伤,3人轻伤,杨国跃左脚也被炸伤,电话线被炸断,同上级中断了联络。为了抗击越军的再次进攻,杨国跃指挥战友们将烈士和重伤员转入坑道,把其余的同志编成三个战斗小组,分别守在三个方向,并要求每个战士做好打恶仗的准备。5时30分,越军在炮火、轻重机枪等掩护下,分三路向我142号高地发起了第三次进攻。杨国跃沉着冷静,指挥大家把敌人放入30米内狠狠打击。他们投出120多枚手榴弹,并用密集的火力向敌扫射,敌人败退下去。敌人的第四次、第五次进攻被我军击退后,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杨国跃号召战友们:“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组织大家顽强抗击。但毕竟敌我兵力悬殊太大,高地侧后有20多名越军沿着防御缺口反扑上来。当时,中方坚守在阵地上的15名同志,已有5人牺牲,5人负重伤,4人负轻伤,情势危急。杨国跃冷静地观察、分析了敌我形势,果断地指挥大家转入坑道,坚持战斗。越军占领142号高地的表面阵地后,在两个坑道口分别架起机枪封锁,不断朝坑道投手榴弹、地雷、炸药块,妄图炸毁坑道,同时乱吼乱叫,进行恫吓、诱骗。面对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杨国跃坚定地对大家说;“机枪班长彭明林是党员,我们要团结在他的周围,坚决抗击敌人,决不给祖国丢脸。”接着重新调整力量,自己和3名战士分别守护两个坑道口,伤员帮压子弹。每当越军接近坑道口,大家就开枪射击,往外扔手榴弹,抗击敌人。
就这样,杨国跃和战友们在坑道里坚守了9小时。当天下午3时许,中方炮兵向142号高地实施猛烈的炮火袭击。杨国跃便按反击的需要,迅速调整组织,将轻重伤员搭配起来划为4个战斗小组,当中方炮火一停,他和同志们立即冲出坑道,同敌人短兵相接,展开搏斗,在反击分队的配合和友邻高地火力支援下,终于打退了敌人,夺回了表面阵地。
......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记得2006年,我在云南《文山日报》当记者,负责“七乡新农村”栏目的采访,就常去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到的第一个墓碑就是“李海欣高地十五勇士”之一的李海欣排长,他和杨国跃是一个班的。同时还看到我们广安的一个名叫黄必华的战友的墓碑。缅怀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友,每一次都会流泪。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总会有那么一些当年的老兵心潮起伏,魂牵梦绕,难以平静……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color=var(--weui-FG-HALF)]
今又4·28,感触颇多,鉴于篇幅,就此打住。对于这位老英雄还有很多的趣事。往事历历在目。昨天听一位绵阳的战友和丽江的老连长说杨国跃转业后在大理州某单位。今年的五一节,我准备去一趟大理,看看这位昔日的老战友指导员,等我联系上他后再给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记住他,战斗英雄杨国跃。记住他就记住了那段光荣的历史和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