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茶·散打
===
一不小心碰上个“拟同意”,花了半天时间才搞懂
谢歌说事
在机关,只要有一段工作经历的人就会发现,领导签字,即“领导批示”,那是相当的有学问的,这体现出一种非常微妙的技巧与传阅逻辑。
某机关不小,设有分局、处、科三级。有一个方案要表决。李科长在文件处理单上写:拟同意。赵处长写:拟同意。分管王副局长写:拟同意。最后,孙局长就写两个字:同意。于是方案正式成立。这就是文件的流转过程。
我就觉得这个现象有点奇怪,索性搜了一下“拟同意”这3个关键词,还真是五彩缤纷,各类这样的领导签字,令人眼花缭乱,又令人佩服不已。
今年五一节,网上有个“梗”很火,说是为什么要放假五天的这个方案是凝聚了清华大学某院长及其30多名高学历人才180天的心血。期间出了100套方案,最终经过论证,才最终确定了这五天的假期和调休方案,足见今年五一假期的来之不易,全国人民都深深地感谢专家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记得五一节那天,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感动得哭了。还有个专家也很厉害的。新闻上说,我国著名专家胡教授曾经在某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吃饭可以缓解饥饿,睡觉可以减轻疲惫,喝水可以缓解饥渴”。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弥补了我国在吃饭、睡觉两大学科领域的理论不足。
不得不感慨,现在的专家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睛又差点忍不住泛起泪花。
扯远了哈,还是言归正传,不去说专家,还是继续来说这机关里的“拟同意”。
昨天下午在西溪河畔喝茶,刚进机关的小刘说,他们单位的领导签字水平那是相当的高,说是,很难得见领导对稍微大一点的项目签上“同意”两个字,一般都签“拟同意”,倘若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不得不签的时候就签个“原则同意”。
小刘说他在机关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累的遭不住,花了大半天时间,就像专家研究五一节放假到底放5天好还是7天好那样,专门对领导签字的现象进行研究,拿出了比专家快上一百倍的时间,也整出了一套方案,最后报给领导看。
他说这一回,领导看到他报上去的方案后忍不住自己就笑了,但到底是签同意、拟同意,还是签个原则同意,也是骑虎难下。他说,虽然领导不好下笔,但他还是理解了领导的难处,体味了领导的语重心长。唉,如今当个官特别是当领导的,难啊!
不过到最后,小刘说,他花了很久的时间,终于还是把同意、拟同意,原则同意这几个关键概念弄懂了。
小刘这人平时“穷人气大、烟锅巴劲大”,话特别多。昨天他还说,单位的局长一上任就发了火,说是看了他的“方案”后,开始对班子成员的签字就有意见了。于是叫办公室主任马上通知班子成员开会,而且是开扩大会,叫科股长全部参加。
会上,局长马起一副脸强调:从今天开始,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办,单位实行无纸化办公,公文流转都必须走信息系统,特别是班子成员在签字的问题上要提高角色站位,不能搞太多环节,程序上要简化,签署意见不搞五花八门,一定要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总之要把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签字工作都认认真真地抓起来。
局长一发话,大家都不敢开腔了,整个会场鸦雀无声。看来,局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别看平时一个二个的“灯哪晃”,关键时刻,局长可是有脾气的,局长说开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给全局的所有工作来一个大面积杀毒,给全局干部职工导航,免得在签字问题上老不懂规矩。
局长提高嗓门:第一,已阅。很多应该签署意见的公文,有人随随便便就签已阅,这是擅自做主,说明认识不足。“已阅”是个啥?依我看,已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用词,意思就是,反正我看过了,对了,有我的支持;错了,我没责任,批了已阅,并不代表同意,怕担责。
我一听小刘这样描述。果然,我感觉他的这个局长当的就是不一样啊!看这认识、这讲话的理论水平,非同寻常,那不是说的话就是说的话,可是真的体现出了一种那啥,总之是很有高屋建瓴的那种高度的。
“第二,原则同意。啥叫‘原则同意’?这本来是个标准的签署意见用词,就是同意或不同意。可是,有人为了含糊责任,不想得罪人,又想留后路,就写‘原则同意’。不出事,就是我同意的,出问题了,立即撇清责任。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就是我原则不同意的地方,以不变应万变。”会上,局长继续深入剖析。
“第三,拟同意。这个词博大精深,全球也只有国人能发明出来。以为老子不懂文学嗦,从字面上去分析,拟就是准备的意思,拟同意就是我准备同意嘛,对不?如果不同意呢,你们就搞忘了,就收回我的同意。在会签文件时,副职领导签的同意,请正职批示。就是说,你作为副职,准备同意,最后请主要领导定夺,一切以主要领导的决定为主,就把责任推给我,你们到底安的啥心?唵、平时待你们不薄、关键时候尽给老子“下药”,你们说我有啥责任?
单位上熟悉局长的人都晓得,局长说话,特别是开起会来喜欢“带把子”听起像在骂人样,但其实了解他的职工都说,局长年轻时该读书那些年恰遇上“特殊年代”,别人在读书,他却在看别人杀猪,不怎么努力,成天就晓得爬“皂角树”。没得啥文化,加之脾气也不太好,但人其实还是挺耿直的,讲起话来,话粗理不粗。但经过这些年的打磨,进步不少,听起来还是很有理论水平的。
局长继续说,“第四,保留意见。这明明就是个大写的“不同意”噻,对不对?给别人面子,给自己留好台阶。你不同意,但不同意的理由又不方便写出来,就甩锅,让别人去可以执行、去犯错,自己的意见却保留着,等日后再说。这是个啥意思?成功了,就出来抢功摘桃子,说你也是支持的,但结果是把意见保留了起来,就是支持人家的执行。出大事了,就推责任,说是看噻,看签字噻,当初就不同意哒。这不他妈的两面人哒。今天我把话讲明了,为了单位的团结,我保留了我的反对意见。”
我一听,对他说,你们局长还真他妈是个当官的料啊,以后有可能还要当大官。
小刘说,就是,局长就是有水平,看这个会开的,跟老子下面所有的副职都不敢开腔,距离差不多都拉起至少两米开外,从那以后,所有的副职就比较懂政治规矩了,就连单位搞接待聚个餐啥的,局长不定位,没得哪个舅子敢去坐上席。从那以后,在单位上,基本上,办公室的秘书给他写讲话稿,一般能用的词就都不敢写的太满,起草个啥文件,一律杜绝使用非常、很好、绝对等词汇,必须用基本、较好、大多数等词语,这才给自己留有余地。但是,在写到问题时,一般都用“个别”不敢用“沉默的大多数”,严重时用“有的”就行了,哪里还敢以偏概全?比如写“非常严重”时也只能才用“部分”等。经过观察发现,整个班子成员们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基本上能够代表不同的量级。小刘说,到最后,单位上老一点的同志或者是了解局长的人就都能听的懂局长讲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但是,我估计,还有不懂的也都在装懂。
我说,确实是这样的,在一般的公文处理体系用词中,最有意思的字还是这个“拟同意”。许多人听说过“同意”或“不同意”,可是对“拟同意”至今都还很陌生。因为“拟同意”,只表现在文件处理的过程中,不是一个结果。一般人自然就看不懂了,不太懂领导的意图。
那么,“拟同意”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我说,单从文字的角度来细细研究,拟同意,就是准备同意、打算同意、仿佛同意。其背后包含嘿球多的意思:我这一级是同意的,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上面;如果上面同意,我就同意,如果上面不同意,我也就不同意。正如聚餐一样,领导说喝啥酒,就只能喝啥酒,不懂规矩肯定一个字:遭!如果再加一个字就是两个字:遭起!
聊天聊到此时,不能不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不得不说官场文化的奥妙无穷。拟同意,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发明。幸好只存在于官场之内,倘若扩展到科学和生活之中,就会相当的麻烦。
记得冯巩曾经说了一个相声:
领导: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下属:您定好了。
领导:到底是男的还是女?
下属:看您需要嘛。拟同意。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个“圈阅”。据说这是中国独有,世界尚无的。一份文件、一份资料发到领导手里。领导只要签个名,画个圈,就代表“已阅”。更高级的,则连名字都已印好,只要在其下画个圈圈就是。圈阅,就是我看过了,至于看过后,有什么意见,对不起,我不说。
网上对此有过评论:说穿了,“拟同意”,原本就是旧时官场“多磕头少说话”要诀的翻版,是“只唯上”三个字的堂皇说法。可现实就是如此,许多人就凭着这三个字,做着太平官,并且一路地做官做上去,做上去,直到、再做上去……
小刘最后说,他做了个梦:昨天他给局长送文件,刚一进局长办公室,局长就指着他说:“小刘,今天这份文件,咳咳,唉,我看你的额头上有个字”。“啥字”?小刘诚惶诚恐问。
“遭”!
唉,算球!像这类现象,你说,叫我来,啷个说?
“有个锤子办法”。小刘回答。
我端起茶,透过茶杯,我看见小刘的那张脸早已拉变了形的脸拉的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