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揭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蓬安黑虎山游记
黑虎山游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
邓四平/文图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小樊,打电话告诉我,他有一本2002年第9期《今古传奇》,这是一本21年前的旧杂志了。书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刺杀张国焘》,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刘洁矩。文章写的是1932年,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叔侄两人为了争夺地盘爆发了“二刘”大战,双方动用了大约30万兵力互相攻伐。张国焘、徐向前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趁机进入川北,创建了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展到了5个军8万多人马,根据地人口达到500多万。
1933年9月,刘文辉兵败退守西康,10月,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省剿匪总司令,为了扑灭川北革命火种,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一方面调集110个团约二十万人马分六路围攻红军。同时在四川各个乡村渡口码头悬赏十万大洋,不惜重金收买张国焘的人头,欲使川北红军群龙无首,不攻自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麻老三、“莽和尚”、贺朝正、过江龙等江湖人士便纷纷前往四川通江伺机刺杀张国焘,刺杀行动失败。张国焘命令将麻老三、“莽和尚”、贺朝正斩首,尸身示众三天。同时下令红军将盘踞在蓬安黑虎山的土匪过江龙等等予以剿灭。
《刺杀张国焘》这篇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蓬安,提到了蓬安境内一座名叫黑虎山的山寨,说这里曾是土匪过江龙盘踞的地盘,过去进入黑虎山的人很少有活着回来的。据说,这个黑虎山就位于蓬安群乐乡境内。
为此,怀着强烈的好奇心,2023年12月23日星期六,我便和小樊、小樊的妻儿四人一起欣然前往蓬安群乐乡探秘传说中的黑虎山。
小樊开车,走的是顺庆区李家镇,车子到了镇上,我们下车先在一个名叫李家特色锅盔一条街作了短暂停留,特色锅盔街有一道新修的青石牌坊,牌坊的石柱上写着一副楹联,左书五个鲜红的行书大字:“百年旱码头”,右书:“十里锅盔香”。当地人称,过去李家镇是南来北往的商旅贩运货物的集散地和歇脚的地方,是个交通要道,热闹异常,无比繁华。镇上的李家锅盔出名得很,来到李家镇的人几乎人人都要买上一个品尝品尝。出于好奇,我们便在青石牌坊旁边的一个锅盔摊边买了一个传说中的李家锅盔,这个锅盔和蓬安等地的锅盔确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李家锅盔有很多层,锅盔瓤一层一层地叠加在一起,看上去非常厚实,也可以将锅盔划开一个小口,往里面灌进凉粉、卤肉以及各种各样的作料等等,但更多的人喜欢直接吃锅盔,不往里面灌凉粉和肉食。一个锅盔四块钱,老板将锅盔切成两半,装进一个写有“李家锅盔”字样白色的纸袋递给我们,还没递到面前,便远远闻到一阵浓浓的独特的麦面的鲜香迎面扑鼻而来。
离开李家镇,我们又在一个名叫桂花湖的地方停下车来作了短暂停留。小樊说,桂花湖所在的地方现在叫做桂花乡,原来叫做龙凤场,以前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二十多年前,他就在桂花乡这里读小学,每天下午放学看到粮站的一些职工在街上的馆子里喝酒吃炒菜,那种自在惬意的幸福生活,简直叫人羡慕得很。我站在湖畔的广场里,举目望去,只见湖面宽广,水光潋滟,波光粼粼,仿佛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万山丛中,湖光山色,水天一色,浑然融为一体,让人疑心这是天上的瑶池一不小心落到了人间。环顾湖面,微风拂过,水波荡漾,让人又仿佛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之滨,从遥远的海面之上,阵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仿佛正在一波又一波地翻滚、升腾、起伏,汹涌而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恋恋不舍地离开桂花湖,大约经过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黑虎山的山脚下。山脚下,有一户人家正在修建新砖瓦房,有两三个工人正或蹲或站在砖房的檩子上翻瓦和盖瓦,我们便大老远地向其打听:“老乡,你们在修新房子呀?请问到黑虎山怎么走?”一个老乡从砖房的檩子上站直了身子,用手指着对面的大山,远远地说道:“我们这个房子正对面这座大山就是黑虎山。莫法直接上去,要从大湾里一碗水那里走山路绕过去,才能到达黑虎山。”
按照老乡的指点,我们便走进了叫做大湾的山路往黑虎山靠近,只见黑虎山就在我们的正对面,看上去离我们很近,但却又遥不可及。黑虎山山如其名,右边的山头高大巍峨,山势雄伟,山上长满密密麻麻葱茏的草木,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老虎头,威风凛凛,不怒自威。一阵山风拂过,仿佛有阵阵虎啸破空而来,叫人浑身不寒而栗。山势连绵起伏,向左匍匐延伸,又仿佛是虎身威武雄壮地躺卧在蓝天白云之下。我们站在山路上,可以看见黑虎山对面的山腰上有一个巨大的石洞,据说这个石洞就是解放前躲土匪的土匪洞,相传土匪头子“过江龙”就带领一群土匪盘踞于此,常常四出打家劫舍,危害一方。后被红军剿灭。后来,当地有几户贫苦农民将家搬进了土匪洞居住。据说里面的石洞有几个篮球场一般大小,人称大石岩。小樊说,二十多年前,他在桂花小学读小学的时候,和班上的几个同学还曾经钻进大石岩去玩耍过,里面还有石桌、石凳等等,人一走进去,凉飕飕的,仿佛走进了神仙洞府,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二十多年过去,没想到现在来到这里,去大石岩的山路早已被各种各样的灌木藤蔓杂草等等给遮掩到无路可走了。小樊用一把长长的砍刀使劲地去砍灌木、藤蔓、杂草,一路披荆斩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只砍了几十米远,便无路可寻了。我们二人只好悻悻退回。因为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土匪洞,我们心中都倍感无比的遗憾。
我们便向当地一些老乡打听关于黑虎山的传说故事。有老乡说,解放前,这个地方是蓬安、南充等等几县相邻的地方,从蓬安赶李家,这个黑虎山对面的大湾是必经之路,左边是高山,右边是悬崖,从一个小口子进山,李家场当场的时候,一些商贩和农民便去赶场,盘踞在黑虎山里的一些土匪,当时叫做“棒老二”,便拿刀将进山的口子给堵了,然后将人全部赶进大湾里,挨个挨个搜身,不拿钱财出来的就要挨打,甚至遭到刀砍,把人像猪牛羊关在圈里一样地关在大湾里进行抢劫,因此人们将土匪的这种抢劫行为叫做“关圈”。后来,这些棒老二被红军剿灭了。解放后,政府出钱修路,将原先半山腰上的山路给改建到山脚下来了。还是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解放后,这一带再也没有出现过土匪了,老百姓也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当然,关于黑虎山的掌故,我想肯定不仅仅只是这一些。很多很多的历史真相,也许正如这山中的阵阵清风拂过,默默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曾经发生的往事,而一切一切的往事也正随着时光的淡淡流逝,正逐渐地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从此以后,鲜为人知。
远去了鼓角铮鸣,黯淡了刀光剑影。那一张张鲜活的笑容早已渐行渐远。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邓四平2023年12月28日2645字记于蓬安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15日。四川蓬安海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数百万字,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等散文作品被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近年来,其创作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全国广告语征集活动中上百次获奖。2014年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讲授《历代名人与蓬安》6集电视专题节目。1995年、2004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蓬安首届相如文学创作奖。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蓬安旅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至今,收到人民群众送来的锦旗逾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