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17|评论: 1

许龙/文 技术员和他的嫡传“弟子”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1-26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员和他的嫡传“弟子”
                           许龙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另外的一些人,他们的思想、性格、行为和爱好,或多或少会对你产生微妙的影响。
     从新兵连到修理连电工班,第一天就遇上了这样一个人。他祖籍武汉,武汉大学理工科本科毕业,汽车电器电路专家,他是连队的雷技术员。
     汽车团下属四个汽车营,一个教导队,一个修理连。全团的汽车大中修和维护保养业务都归修理连负责。连队的修理车间和住宿用的营房占地近20亩,背靠金鸡山,面对青衣江河,川藏公路在它门前经过。
     电工车间设在营区的西北角,一间面积约80平方米的大屋子窗明几净,大门面对停车场,门框上的两扇门打开时,载着送修物件的电瓶车可顺利进出。
       车间正中摆放着一张长4米、宽2米的大木桌,供电工们维修操作使用。桌子四周,零零散散竖立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修理机械。大屋子南墙上开一小门,进小门还有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门框上挂着一副木牌子,上书“技术员室”。
第一天来到车间,我对里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特别是对大房子套着的小房子颇为好奇。
    小屋中间有一张比外间大木桌小不了多少的桌子,上面摆放着待修的发电机、马达和修理工具;靠墙放着一张小书桌,几十本书和笔记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上面,水泥地面一尘不染,外墙上的玻璃窗擦的透亮,比大车间干净多了。
     不一会儿,一个穿四个包包军上衣的干部进了车间,边朝小屋子走边向我们点头。进去换好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后,手脚麻利地鼓捣起桌上的电器来,看那来头,一定是雷技术员了。
     不等班长和老兵介绍,我的眼光向小屋子里的人扫去,想看看这位大学生军官与一般军人有什么不同。在我的眼中,技术员身高大约1米7左右,四方脸上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有透着英气的浓黑眉毛,下有挺直的带着两道勾纹的鼻子。从两片紧抿的嘴唇中,可以感觉到他的自信中似乎有一抹忧伤存在着。
     时间长了,我对电工班有了初步的了解。班长姓张,1962 年入伍的老兵。老战士七人,入伍时间二至五年不等;新兵四人,其它三个是江苏人。雷技术员是连管干部,和电工班没有隶属关系,只是工作间设在电工车间里,全团与电有关的电器维修和线路维护任务都由他管,并负责电工班的业务技术指导。
     第二天上午,班长主持召开班务会,除技术员外,全班十二个人一个不缺。一番客套话后,班长安排了一周的工作,指定四名老兵和四个新兵结对,老兵是“师傅”,新兵是徒弟。和我结对的老兵姓蒙,入伍三年了,1米6的个头,胖胖的身躯,圆圆的黑黑的脸上挂着一副严肃的表情,这是他第一次带“徒弟”。
    当年有个不成文的规距,电工班的兵从“学徒”练到“出师”,一般要用三年的时间。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看,一般不操作,即使操作也只是给老兵打“下水”,打扫卫生,整理车间,端茶送水,也是新兵该做的事。第二年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徒弟可以动手操作了,但要在老兵的指导下进行。第三年才能单独工作,算是出“师”,重活、脏活和打扫卫水、端茶送水的事完全移交给了新来的人。
     三个月后,我发现汽车电器复杂的很,什么发电机,马达,点火线圈,调节器,喇叭,各种照明指示灯,指示仪表,应有尽有;还有那复杂的线路,在车子里绕来转去,让人目不暇接,开始怀疑是否能很快把它们中的技术奥秘攻克。
    我想到了雷技术员,也许他能给我帮助。原因么,是发现他越来越关注我,听我提的问题,看我做的事,忧郁的脸上时不时还会露出一点笑容,不像蒙“师傅”一样总是板着个脸,好像别人欠着他什么似的。
    正当我想方设法接近雷技术员时,没想到有一天他主动找了我,问我愿不愿意每天为他打扫打扫小屋子。这样的机会怎么会让它错过,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从此,我成了能随意进入技术员工作间的战士。他也发现了我好学上进、喜欢钻研技术的优点,让我提前进入学习操作阶段,空闲时间还特许我鼓捣放在里面待修的电器。同时技术员答应不懂的地方,可以向他当面请教。
     一个星期天,技术员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故事的大意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德国人要求孩子做事一丝不苟,中国人更多的是让孩子得过且过,结果大不一样。故事讲完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就是这个差别,让我们中国落后了若干年。”
    寓意深远的故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我向技术员表示请他放心,今后会像德国孩子一样对待工作和技术上的问题。一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低位做人,扎扎实实干好电工工作。
    打这以后,我以技术员为榜样,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钻研技术和熟悉业务上。星期天还请“师傅”蒙老兵和几个战友一起加班研究修理技术,遇到难题主动向技术员讨教。通过刻苦钻研,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可以独立维修车辆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69年10月电工班长复员退伍后,我被破格提升为班长。事后连长透露,之所以当上这个班长,除了看我的进步和表现外,雷技术员的力荐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感谢技术员和连队领导的信任和帮助,我在新的岗位上更加卖劲地工作,两年未满就入了党,电工班也评上了“四好集体”。
      1971年11月,团里安排我随汽车连进西藏,单独一人执行战备运输车辆的电工维修保障任务。临行前,技术员用半天时间传授我线路故障突击检修的方法,让我掌握了不少野外应急修理技术。在川藏线上奔波一个半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技术员的无私帮助,我真不知道那次任务的结果会怎么样。
      高原归来返回驻地,突然听连长说团里在我上高原期间下了调令,要我到团政治处工作。这调令来得太突然了,说实话,我真的不愿意离开修理连,不愿意离开喜爱的技术工作,不愿意离开我的“师傅”雷技术员,那怕到政治处意味着不久就会提升干部!可是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不得不服从。
     实际上雷技术员早就知道了此事,他也不愿意会这样,听说我不能不走,躲在工作室的小屋子里偷偷地掉了眼泪。
    为了安慰伤心的“师傅”和答谢他的恩情,也为了解释我离开他不是自愿的,我在城里定了一桌酒席请他,并请连长、排长相陪。席上的主菜是雅安名菜砂锅魚头,菜肴中的雅鱼,肉质细嫩鲜美,与雅女、雅雨并称“雅安三绝”,人称川味上品。可那天四个人没有一个吃出名菜的应有美味来,一是不情愿的分别令人不快,二是技术员给我们诉说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令人心酸。
     雷技术员讲的故事发生在十一年前,当时的他还是武汉大学的一名青年学生。那年七月大学毕业,他一个人从武汉到成都访友,晚九时许下的火车,不知为什么朋友没有站接,只好去赶公共汽车。
     刚走到站台前,一阵雷鸣电闪,豆大的雨点扑面而来。站台上站着一位打着黄色油布伞的二十多岁故娘,不时转过头来,看看风雨中的他。雨越下越大,眼前一片蒙笼,正在手脚无措时,一把雨伞伸了过来,打伞的正是那个故娘。他感激万分,却不好意思正视旁边的好心人。
     等了一会儿,公共汽车到站了,两人上了车,等对方买票时才偷看了一下。姑娘身高1米65左右,短发齐耳,瓜子脸上露出两个红红的小酒窝,穿一件十分合身的白色连衣裙。一种特殊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心跳变快了,可还没等道声谢谢,姑娘到站了,把伞塞到了他的手里,说了句“伞你拿去打吧”,匆匆忙忙下了车。
    等他清醒过来,姑娘已经消失在雨幕中,可他连女方姓啥名谁都没问过,更不晓得她家居何处。他后悔不已,其后几天不再去寻找请他来成都玩的朋友,而是拿着黄色油布伞,每天坐着公共汽车打这条公交线上来回,盼着能再遇到那位姑娘,至少把雨伞还给人家。
    故事中的小伙子就是我的师傅雷技术员,他回到武汉后不久秋季征兵工作开始,报名到四川当了兵,被分配到雅安,几年后提干当上修理连的技术员。那个年代大学生当兵的很少,他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雅安离成都近,见到那位心仪姑娘的机会多一些。
    入伍后遇上节假日,他总爱请假到成都坐坐那路公共汽车寻找,虽然像大海捞针一样不容易。久了,也有点灰心丧气,脸上优伤的表情越来越浓。
    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和战友十余次给他介绍女朋友,可他一到相亲现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位为他打伞的姑娘,结果次次失败,婚事至今没有解决。
    在父母的多次催促下,雷技术员打报告申请转业回家解决个人问题,部队领导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条件是要找好接班人才放他走。于是,他全力培养我这个“弟子”,为的是接他的技术员的班。谁知成功在望时,团里却把辛苦调教出来的“接班人”调出了修理连,自己能否转业一下子又变成了未知数。
    令人难以接受的往事和今天不情愿的分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抑,也让我这个“弟子”深感内疚。为了帮技术员回家寻“爱”,下来我找了团长、政委,又托当副政委的张叔叔出面帮忙。多方努力下,当年“师傅”终于转业回了久别的家乡武汉。
     1971年12月28日,我正式提干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后几年又在新闻工作、秘书工作等岗位上就职,再没有接触过喜爱的技术工作。
      没让“师傅”孜孜不倦培养让我接班的心愿实现,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分别后我试着给“师傅”写了好几封信,但一次也没收到回信,也许他还不能原谅我这个“弟子”吧。我设有丝毫的责怪之意,因为他是我的“师傅”,我时时都在祝福他能找到心爱的人,一辈子幸福地生话。
                                                                                                                             ( 选自 《难忘岁月难忘事》系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1-27 09:1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