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都区教育局问:
1.新都快速发展,10 年来团结社区工业大道西段,居民快速入住,原来区域内没有小学,儿童一直存在上学难的现状,后来建了谕亭小学我们来争取过,那年说的离的远了、学位紧张等原因就没有划分。现在团结社区新建小学,不就是解决小学半径内的学位紧张吗?社区内就近的小区如果不能入学,请问划分依据是什么?
3.2023 年新都区新建团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项目举行奠基暨开工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生产建设大干快干新阶段,修建完成后可以有效解决周边教育资源紧张问题,保障地区稳定发展。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亮说:加大“品质教育、学在新都”品牌建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期盼,建设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个是走形式吗?
2.新都街道这几年新建的小学已经有所缓解,但是桂湖街道属的工业大道却没有一点教育资源,对成都市政府《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的“坚持就近入学学,适龄儿童少年在家门口就近入学”
和对划分服务范围明确要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综合考虑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学校分布和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划定服务范围,确保各片区之间教育资源大致均衡。请问区教育局怎么落实的?
3.新都区教育局在多个公众场合多次表示把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首要任务,为周边居民子女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学习环境。现在学校建到了家门口,却不给读,如果划分到 4-5 里路以外的学校就读,这种做法是阳奉阴违吗?
4.根据《成都市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第十二条 学校布局设置
第一节规定中小学校布局布点,要立足本地实际,应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 结合人口密度与分布、 尤其是学龄。团结社区工业大道西段居民增长快,一直没有区域内的小学,现在修了难道不理所当然的投入社区就近小区使用吗?
5.根据《义务教育法》《成都市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第十二条学校规模及设置第二节规定
农村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可根据需要 设置寄宿制学校。 城市学校的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交通及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学等原则确定。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明确说明了学校服务以学校半径,以方便学生就近原则。和新都教育局回复的以“大江大河大道”划分,小区和小学中间有蓉都大道的说法明显不符。而且小区和小学有下穿通道,也不用等红灯。如果要说隔了大道,请问能拿出上级要求以“大江大河大道”划分学区法律文件?
6.就近原则虽然说不是最近,但是但是学区划分至少不是就远舍近吧?
举例现在从天府香城印象到对门小学,在同一道路上从地铁下穿过去非常也不用等红绿灯,更不用占用公共交通资源,仅 5-10 分钟左右。 但是如果划分到 4-5 里路外的天元小学,至少经过 8 个路口,多个红绿灯,而且途径道路车流量都很大,也要经过天缘路和宝光大道 2 条大路,约 40-50 分钟,这是就近原则吗?如何保障儿童的上学安全?以一个孩子读 6 年,就是约 3000 次的步行,累计多耽搁 90000 分钟,陪伴的老人则来回奔波用时更多,一旦在上学路上出了交通意外问题,新都教育局谁来负责?区教育局是否有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