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小区停车难的帖子,呼吁共享车位政策能够真正落地。作为一个住在90年代老破小的土著,我深以为然。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所住小区的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老小区的现状:停车难停车难,每天都在家门口打旋旋
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住宅,有大约一百户,但停车位却仅有五十个。在车位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形成了一种默契:当车位占满时,一些车辆会暂时停放在过道上,而车主会留下钥匙交给门卫,以便在需要时挪动车辆。大家每天早上起来玩“华容道”挪车,有些小擦挂也无所谓,多年来大家相安无事。
然而,近年来,小区搬来了一些新住户,他们把车当作“金宝卵”,通道都停满了,他们也不愿意交钥匙,一个车堵住了整个院子,搞得怨声载道,点都不懂事!
解决之道
幸运的是,我们小区实行居委会自治,居委会的大妈们一怒之下商议决定,按居住年限分配车位。每户只分配一个位置,对于一户多车的情况,多出来的车辆只能自己想办法出去停。这一政策终于解决了我们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尽管我的车不幸没有停车资格,只能交高价停到一条街外的少年宫(貌似是共享停车位),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公平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共享停车位是一项很好的政策,应该继续细化下去,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所有资源,让每一位车主都有位可停。
接下来是我的旅行见闻和关于停车的建议。
旅行见闻:
1. 日本东京:
立体停车场:东京通过建设大量立体停车场解决了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小型立体停车设备,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停车位数量。
严格的停车法规:日本实行严格的停车法规,例如购车需先提供停车位证明,确保每辆车都有合法停车位。
2. 德国汉堡:
综合停车管理:汉堡市采用了综合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停车引导、动态定价和共享停车等手段,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压力。
停车预约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提前预约停车位,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
3. 新加坡:
公共交通网络:新加坡拥有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减少了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进而减轻了停车压力。
电子道路收费:通过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调节市区内的车流量,间接减少了停车需求。
4. 荷兰阿姆斯特丹:
自行车优先:阿姆斯特丹大力推广自行车出行,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减少了汽车的使用和停车需求。
P+R停车场:在城市外围建立P+R(Park and Ride)停车场,鼓励市民将汽车停在城市外围,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市区,从而减少市区内的停车压力。
6. 韩国首尔:
智能停车管理:首尔市引入了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应用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和管理停车位,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7. 法国巴黎:
限制车辆进入市区:巴黎市通过收取拥堵费和减少市区内停车位等措施,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从源头上减少停车需求。
8. 中国香港:
高效公共交通:香港拥有世界上最为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包括地铁、巴士和渡轮等,极大地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和停车需求。
严格的停车管理:实施严格的停车管理措施,包括高额的停车费用和严格的停车法规,确保停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9. 挪威奥斯陆:
无车市中心:奥斯陆市中心正在逐步转变为无车区,通过减少市中心的停车位,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市区环境,减少停车需求。
10. 瑞典斯德哥尔摩:
综合交通规划:斯德哥尔摩市通过综合交通规划,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减少了对私家车的依赖。
拥堵费:在市中心收取拥堵费,减少车流量,从而降低市区停车需求。
11. 英国伦敦:
拥堵收费制度:伦敦在市中心实行拥堵收费制度,通过高额收费减少市区车辆数量,缓解停车压力。
12. 澳大利亚墨尔本:
车位共享(出租)项目:墨尔本实施了车位共享项目,通过平台将私家车车位出租给需要的人,增加了车位使用率。
高密度城市开发:鼓励在交通枢纽周围进行高密度开发,减少对私家车的需求,同时提供充足的停车设施。
13. 奥地利维也纳:
步行城市计划:维也纳推广步行城市计划,增加步行区域和公共空间,减少市中心的停车需求。
14. 丹麦哥本哈根:
自行车友好城市:哥本哈根是全球最著名的自行车友好城市之一,通过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和设施,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和停车需求。
15. 西班牙巴塞罗那:
超级街区计划:巴塞罗那实施了“超级街区”(Superblocks)计划,将若干个街区合并成一个大街区,减少车流量,增加公共空间,从而减少停车需求。
成都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下面是我的建议:
1. 优化现有停车空间:
规划重新划分:现在车子越做越大,重新划定现有停车位,优化利用率。
共享停车:鼓励居民之间共享停车位,特别是在不同时间段需求不同的情况下。
建立城市外围停车场:鼓励市民将汽车停在城市外围,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市区。
2. 建设立体停车场:
机械停车库:利用机械设备增加停车位,如升降横移式停车库。
地下停车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地下停车场以增加停车空间。
3. 智能停车系统:
停车引导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应用程序,实时监控停车位使用情况,引导车主找到空闲车位。
预约停车:车主可以提前预定停车位,减少寻找车位的时间。
4. 政策和法规支持:
停车收费管理:合理设定停车收费标准,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极端情况下可考虑“拥堵费”。
优先权管理:对不同类型的车辆或用户设定不同的停车优先权,如居民优先于外来车辆,或者微型车优先于其他车。
整合街区:合并街区,像环球影城、迪士尼一类的主题乐园一样组织交通,车停在外围,内建独立交通生态。 更严格的停车法规:购车需先提供停车位证明,确保每辆车都有合法停车位。
5. 公共交通改善:
鼓励绿色出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居民对私家车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停车需求。
建立无车市中心:将市中心正在转变为无车区,通过减少市中心的停车位,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市区环境,减少停车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