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之魂 ——习艺书简-致张崇林
王小遂
崇林兄:
记得2018年,我们去到邛崃,祝贺你《临邛二女》剧作集出版之际,都希望你继续以檀板奏乡情,给同为邛崃籍的川剧圣人康子林写一剧本,为一代宗师树碑立传。还都认为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当时以资料太少难以完成没有应承。不曾想事隔六年,一部七场大型川剧《戏圣康芷林》突然摆在面前,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却原来你口非心是,并未放弃、这些年一直不事声张悄悄地进行“暗箱操作”,终于不负众望,得偿夙愿,结出硕果。“成如容易却艰辛”,一想到你以耄耋高龄在创作中经受的辛劳乃至煎熬,不能不使人顿生敬意。 要写好这个戏的确很难。康芷林活动的时代,距今已逾百年。留下的资料不多,而且都是文字概述。完全缺少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生动细节等构成戏剧的必要元素。要把平面文字转化为立体的鲜活的舞台形象,谈何容易?而剧本又是一剧之本。万丈高楼从地起嘛。 不过,在你这位拥有70年艺龄的老先生面前,终究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你艺贯编导演,谙熟帮打唱,所以能调动川剧的各种艺术手段,来为写好这部作品服务。比如,全剧唱词都挂上了曲牌,在不同“码口”上采用了“大跨一步”、倒硬人、耍翎子、代角等程式和绝技,使康圣人跃然纸上。并为他通过演出走出文献,登上舞台,打下了良好基础。功不可没,理当一赞! 为了更好解读你的剧本,我再次搜读了有关的资料。我认同有的论者关于三庆会在川剧史上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因为它是第一个由艺人自主的班子;它促成了川剧的“五腔共和”;它秉持平等观念,改革了分账制度;它约请文人编戏,加强剧目建设;它提倡“三德”,注重艺人修养;它通过“研精社”研究艺术;它建立“昇平堂”培养人才;等等,等等,几乎全方位地对川剧进行了革新。或可把这一系列活动,视为当年的“振兴川剧”,也不为过。而康芷林正是“三庆会”的杰出代表、领军人物。以上种种举措,都应该和他的倡导有关。人们给他“功盖三庆会”的美誉并非浪博虚名。 如果进一步探究,康芷林何来如此“神通”?我以为,恰恰是源于他在当时正在兴起的民主思潮熏陶下 ,所形成的革新理念所致(史载他曾是晚清成都“戏曲改良公会的积极分子”)。如果我们今天对康芷林进行再认识,我以为,“康圣人”之所以成“康圣人”,决不能只是因为他技艺超群,德艺双馨。更要看重他的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而这种革新精神才是这位戏圣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才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如果你在对剧本再作加工,或进行演出的二度创作时,能着意使这一精神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必将使这个戏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化更有提升。那么,《戏圣康子林》的价值就不止于尊重历史,缅怀先贤,还对当今振兴川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了。鲁迅先生说过:“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足下可深长思之。
王小遂 2024.5.于成都养老院中
《革新;圣之魂》文,是国立江安艺校,年已九十八岁的老专家,四川川剧理论研究会老会长王诚德老师所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