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2|评论: 7

十月初一寒衣节

[复制链接]

2024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11-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衣节的基本信息

寒衣节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2024年寒衣节为11月1日。

寒衣节的由来
因先秦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传说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商人促销伎俩传说
    • 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东汉蔡伦的大嫂慧娘,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慧娘假装暴病身亡,蔡莫烧纸时她在棺材里称是用丈夫送的纸钱买通小鬼和阎王才回来的,蔡莫又抱纸来烧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这件事传开后,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1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江苏红豆饭传说
    •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1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衣节的习俗

  • 祭祀祖先
    • 有家祭、也有墓祭。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冥衣。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演变为“烧包袱”,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焚烧寒衣,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在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生者的传统活动
    •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饮食习俗
    • 吃饺子:寒衣节吃饺子不仅是为了祭祖供奉,为逝去的亲人送去“衣食无忧”的祝福,还象征着幸福圆满和财源滚滚,取个好彩头,推荐韭菜瘦肉鸡蛋馅饺子。
    • 吃面条:寒衣节吃面条的习俗由来已久,面条长长的,象征着长寿与顺利,寄托了人们对家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也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十月到来,天气逐渐寒冷,吃面条还可以驱寒保暖。推荐吃法为羊汤面。
    • 吃糍粑:糍粑是由糯米粉制成。十月初一寒衣节用糍粑来祭祖,然后吃糍粑,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长辈的尊重,期盼迎福纳祥,幸福平安,还寓意着丰收和吉祥。推荐吃法为柿子糍粑。



2024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衣节的意义

寒衣节送寒衣这种祭祀方式,集中体现和表达了炎黄子孙人文道德价值观——血缘纽带的宗族观念、寻根问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关爱生命的宇宙观。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和引发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