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不是纪委非要跟组织部门搞“对冲”,而是有些干部的提拔重用经常被打脸
[color=rgba(0, 0, 0, 0.3
谢歌说事
昨天周末,和一位副局长(正科级)喝茶小聚。我开玩笑对他说,你看那个云南大理州,一个副州长兼公安局长杨坤,左边是省委组织部在对其提拔公示,结果右边的纪委就宣布他家伙接受调查,公示一完,杨坤自己就主动去投案自首了。喜剧不?这位副局长平时很忙的,都来不及看新闻,于是我就把这个新闻告诉给他。
今年10月24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其中:现任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杨坤,经研究,该同志拟任州(市)委常委。公示时间从2024年10月25日起至2024年10月31日止。
可是,谁也想不到,在其公示截止日期不到半月的11月14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云南省大理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杨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云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喜剧不?打脸不?打了谁的脸呢?
不展开来说,提供一张本地论坛上的评论截图↓↓↓
我把上面这个新闻告诉给眼前这位副局长,没想到他却说:"正常啊,有啥不正常的,落马也很正常"。
是啊,就连落马也很正常,可不正常的是一提拔就落马,还是显得有点不正常,多多少少有点尴尬。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副局长回答。
“也是哈,就像那些偷人婆一样,把自己长得像只骆驼的脸往沙地里一钻,就可以装看不见,至于别人看不看的见,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要脸不在外面就好,露出的只是屁股”。怕个锤子!我说。
“估计,你娃也是朝中无人哟,要不早提拔了?”我问。
“唉,不想这些,我正科级都干整整十年了,一直不动”。副局长回答。
“倘若,有个那啥市级常委级别的大佬给你娃“死铁”起,你不也早就解决副处级了么?”我说。
“这些事,要看淡点才好,你看如今这些当领导的,日子也不好过,干事,难免出错,一犯错误就遭起,不干事吧,又感觉对不起组织和一方百姓,加之这些年,纪委监委也盯的紧,还有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到处都是群众雪亮的眼睛,像天网一般”。副局长回答。
我觉得这副局长说的都是大实话,被“盯得紧”是好事,说明我们这地方廉政的清风一直都在吹,政治生态环境有变化。年龄差不多了,级别正科级,也算人生有了点价值追求。官员们感觉,官不好当了,才是老百姓的福气,官员好过,群众就不好过。这是好现象。
“够了,已经很满足了,别去想太多,那啥级别也好,待遇也罢,都不重要,把身体养好点,多活几年,比啥都强”。副局长说道。
“但至少有一点不同,倘若把你提拔上去,半年内,你敢不敢保证一定不会落马?”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
这位副局长保持沉默。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一根筋,老黄牛拉车干活,目中无人,朝中无人,没得大领导给他“死铁”起,不可能到点就提拔,所以干了10年正科级,原地踏步。其实也是好事,祸兮福所伏。在我的身边,像他这样的优秀干部不在少数。这就是今天的现实,卷的不只是市场,职场和官场也如此。
到这里,对话就该结束了。意犹未尽,还是点评几句后,散会。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评论:
还真不是纪委非要跟组织部门搞“对冲”,而是有些干部提拔重用经常被打脸
官员被提拔后即落马,是权力游戏下的现实讽刺。
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官场似乎成了一场永不落幕的连续剧,而某些干部的提拔与落马,更是为这部连续剧增添了无尽的讽刺与笑料。云南大理州副州长、州公安局长杨坤的主动投案,则是一出大戏,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讽刺剧。在腐败重灾区云南,厅官被查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杨坤的落马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云南省委的脸上。
想当年,杨坤可是承载着组织的殷切期望,从正处一路飙升到副厅。他的仕途,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与辉煌。然而,就在他被拟提拔为州委常委的公示公告发布后不久,违法违纪的线索就如影随形地跟了上来。更可笑的是,当违法乱纪的线索被报至云南省委主管领导那里时,这位领导脸上写满了尴尬与为难。公告已经发布,骑虎难下;但违法乱纪的事实又摆在眼前,不容忽视。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无疑是对权力游戏的一种讽刺与揭露。
本来,厅官被查没啥稀奇,但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你会发现杨坤的落马就是一个笑话。提拔调动,承载着组织对杨坤的殷切期望,而杨坤本人也从正处升为副厅。三年之后,2024年10月,杨坤拟被提拔为州委常委,并在10月24日进行了公示,公示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而在公示期过后却没有看到杨坤的人事任命,而是看到其主动投案的新闻消息。
组织要提拔重用你,你却自爆投案,杨坤同志,这么大的一个乌龙,让器重你的组织和领导情何以堪?公告已经发布,但违法乱纪的线索也握在手里了,进退维谷间,尴尬和为难写在了那位领导的脸上,直接被啪啪。
无独有偶,像此类例子还真不少。比如,在我们广安本地岳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钧,上任不到半年就被查处。
啪!啪!啪!,又打了哪些人的脸?
不知道,在基层一线那些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在原地踏步的优秀干部们看到“杨坤们”这一幕幕闹剧之后,情何以堪?这不禁让人想问:为何那些有问题的人能够轻易上位?是谁当初力排众议也要坚持提拔他们?这背后,难道不是对“杨坤们”的讽刺,是对某些地方干部提拔机制的嘲笑?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