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古城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别名---公孙城
临邛古城,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城池。也就是邛崃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临邛名字是其一贯行政称谓,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比较稳定。但在近现代,也出现过其它名字。1934年称为中区。民国25年(1936年)定名临邛镇。民国29年(1940年)6月更名城厢镇。民国32年(1943年),一度改城守镇,不久又改城厢镇。解放后,1950年元月16日设城关区。1950年8月更名第一区。1954年元月再改为城关区。1981年3月30日,更名临邛镇。现在又称临邛街道和文君街道。 不过,在东汉初(公元20年左右),临邛还出现过一个名字,叫公孙述城,人们习惯简称为公孙城。公孙为复姓。要说到公孙城的来历,就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公孙述。 公孙述(? ~36年),字子阳, 扶风 茂陵(今 陕西省 兴平市)人 。明史记载,”王莽篡盗,改天下都守为卒正,又改蜀郡为导江,迁公孙述为导江卒正“,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相当于蜀郡太守。他的治所,就在临邛。 公孙述当时还年轻,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在做官时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大概喜欢搞基建,将张若原来的临邛“城周围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见观楼射栏。”的主体为木结构的城墙,大规模改成了土城墙。公孙述所筑的土城墙遗迹,一直到清康熙年间都还在。康熙《邛州志》载,“公孙述旧城,即古邛州。西汉公孙述所筑土城是也。在今城隍庙右侧。”。人们把张若的木头城,称为张若城,公孙述修的土城称为公孙城。一直到了明代,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州李廷诏主持改筑,城有四门,各门均建城楼。公孙述的土城才改建成石头城。临邛的古城墙,完成了从木到石的升级。 但严格意义上说,公孙城只是一个外号,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地名。公孙城这个地名,并不出名,也很少使用。只有一些喜欢研究邛崃历史的人知晓。就连一些文人骚客也鲜见用公孙城代称临邛。 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趁机从临邛起兵,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 益州牧。公孙述一方面在成都修建宫室,另一方面派军出征,以期扩大自己领土。公孙述鼎盛时期据有西汉所置益州大部分地区,即蜀郡、巴郡、广汉郡、犍为郡、越嶲郡、汉中郡全境和武都郡、南郡部分地区。 公孙述不是刘汉正统,但又想当皇帝。于是他放出风声,称有龙在自己的王宫里旋转,龙的手掌上还有“公孙帝”三字。 还说,在公孙述屯兵积粮的瞿塘峡口,子阳城内,有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大喜,驱马引众,来到巴郡以东——今天重庆奉节县东的子阳城,观赏“白龙出井”盛景,见白鹤井果然有白雾缕缕,袅袅上升。公孙述见瞿塘峡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命扩修墙砦,建为行都,名“白帝城” ,旁边的山亦因此改名“白帝山”。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在众将拥戴下,于白帝城登基,自称白帝,立国号“成家” ,定年号 “龙兴” 。再后来,公孙述被汉军杀伤而亡,成家国被灭。 由此看出白帝城与公孙述的紧密关系,白帝城现在是长江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历史上刘备托孤的故事,就发生在白帝城。李白那首诗里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更让白帝城名扬海内外。我游览过白帝城。看到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歌咏过白帝城。其中就有一首杜甫的诗。 大历元年(766年)春,杜甫从卧病数月的云安抵达夔州。在夔州住了近两年,一段时间他就住在白帝城旁边。在《同元使君舂陵行》的诗中,他写到; 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
感彼危苦词,庶几知者听。 原诗太长,我只取其中几句,诗也好理解,大概讲述自己得了糖尿病和生活的囧境。 其中的“漂泊公孙城”一句里的公孙城,指的是杜甫居住的,公孙述登基当皇帝的奉节白帝城。它与临邛的公孙城写法一模一样。但此公孙城非彼公孙城,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临邛的公孙城,查一下写诗的背景和杜甫的年谱就知道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公孙述也是历史上一个厉害人物,在邛崃当地方官时,他留下了公孙城的名字。在它当皇帝时,又留下白帝城的名字,甚至直接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公孙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