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三号桥旅游咨询点摇身一变成为便利店,且不幸发生着火事件,这一情况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关于公共资源使用和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旅游咨询点,本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是为游客提供便利、传递城市温暖的重要场所。它承担着为游客答疑解惑、规划行程、推广本地旅游资源等重要职责,对于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三号桥,这个本应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旅游咨询点却悄然被改造成了便利店,这种“角色错位”的背后,反映出公共资源管理的严重失范。
从公共资源的角度来看,旅游咨询点被擅自变更用途,无疑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这就像是将一把锋利的宝剑束之高阁,转而用于切菜,不仅大材小用,更是违背了其原本的设计初衷。相关部门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的缺位,让公共资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利益,也让城市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蒙羞。
而着火事件的发生,更是给这一问题增添了一抹沉重的色彩。便利店相较于旅游咨询点,在经营范围和物品储存上存在更多的易燃风险。从商品的种类来看,便利店中可能存放着大量的易燃包装材料、塑料制品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极快。着火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在这种违规改造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无论是消防设施的配备不足,还是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这不仅对周边居民和过往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城市的消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城市的公共资源管理和安全保障需要更加严格和规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其用途符合规划和公共利益。对于擅自变更用途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同时,在消防安全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每一个角落都不存在安全死角。
巴中市三号桥旅游咨询点变成便利店并着火这一事件,是对我们公共资源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和更加有效的措施,守护好公共资源,保障城市的安全与稳定,让城市的每一个公共设施都能真正服务于人民,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巴城这样的旅游咨询点不止三号桥,还有江北麻柳湾桥头,还有其它地方,这是公共资源是怎么到私人手中并成为盈利工具的,希望巴中纪检监察部门,安全部门介入调查,不要出现类似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