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是为何要反内卷?老乡们想要的“0元购”真的是占便宜么?先给大家一个答案,那就是:一个时代,终结了!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出重磅信号: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短短数日内,光伏、钢铁、水泥等行业纷纷响应——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7月起集体减产30%,钢铁企业主动限产检修,33家建筑企业联合发布“反内卷”倡议书。
这场自上而下的产能整治风暴,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首先,产能过剩是内卷漩涡的根源。
这是一个非常初级的经济学原理:供需决定价格。当供应大于需求的适合,企业必然采取降价的方式抢占市场。从而形成了“产能泡沫——价格崩塌——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
以钢铁为例,今年7月全国粗钢产量下降,但钢厂库存反而同比增加。8月钢材价格指数暴跌,创下近8年新低,部分螺纹钢价格击穿3000元/吨的心理防线。行业利润呈现断崖式下滑,7月重点钢企利润同比下降88%,一些企业现金流已濒临断裂。
2024年光伏组件产能1225GW,全球需求仅约600GW,产能利用率不足50%。2025年初,单晶PERC组件价格跌破0.65元/W,企业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68家光伏企业2024年合计亏损257亿元,头部企业如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净利润都暴降上百亿元,偿债能力恶化。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陶瓷、猪肉、新能源车等几乎大部分的制造业领域。如果不加干预,任由产能扩张,价格战会愈演愈烈,疯狂内卷的多维杀伤力会导致企业到社会都不堪重负。
接下来,就看下内卷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带来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与环境污染。
前几天,有新闻报道,某地下了一场“石头雨”。一处高层住宅的保温层大面积脱落,砸向地面,多辆停在楼下的汽车遭遇损毁。在视频后面,有人留言:“保温层竞标价格已经打到了成本线以下,你报120元/平,就有人报110元,还有人报108元,直接击穿了110元的成本价”。
没有利润的项目,企业难道要做慈善么?必然在质量上动手脚,因此有人担忧,未来的“石头雨”恐怕成常态。
所以,免费给你一套危房,你敢住么?能睡得着觉么?没有防撞梁、多连杆细的像筷子一样的汽车,你敢开么?
这是低价竞争导致的血淋淋案例,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恶行循环,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企业,每个人都将成为受害者,这就是所谓的囚徒困境。
同样,钢铁行业为压价减少合金添加量,2025年螺纹钢强度合格率同比下降2.3%,不合格的螺纹钢如果用在高速桥梁、隧道、高层建筑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储能行业,一些企业宣称产品寿命达25年,实际运行不到5年即大面积退役;号称循环寿命12000次的电芯,实际年循环次数不足设计值一半。低价电芯容量不足、内阻大、尺寸偏差等问题,导致储能系统性能急剧下降。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危害,疯狂产能扩张,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带来隐形伤害。企业没有利润,就没钱做技术升级,没法满足环保要求,甚至弄虚作假不做环评。
重金属行业疯狂扩张,不做环保,导致土壤、地下水污染,周边的居民可能出现重金属中毒,真的是断子绝孙的勾当。
其次,隐形地方债、企业债违约,影响金融安全。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都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于是许多地方通过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供给等隐性保护招来大量落后产能,并通过地方债维持“僵尸企业”生存。
以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和储能为例。这是典型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许多乡镇为了招商引资,不惜发债吸引落后产能。
政绩是有了,可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战,企业没有利润,无法上缴利税,最终破坏了当地环境,让地方欠了一屁股债,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2024年多地城投平台对本地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较三年前增长35%。
同样,企业因产能过剩,价格战导致没有利润,却为了扩张产能在股市里频频增发融资,结果亏损却越来越大,让股民为企业的产能过剩买单,损害了投资者信心。
而且很多企业以新产能向银行借贷,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攀升,最终制造了严重的金融风险。
而且落后产能无法出清,企业没有利润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中来,导致无法参与到未来的竞争。资金的利用率严重下降,这关系到长治久安。
第三,就业内卷、收入下降、消费下降,导致严重的社会成本。
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996、007加班,另一边是薪资增长停滞,甚至拖欠工资。这简直就是恶行循环,最终反映到消费上,则是居民没钱消费,不敢消费。大家可以问问自己身边的亲友,多少年没涨工资了?有多少人工资下降了,奖金没有了?
各行各业的“内卷”导致年轻人没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生育率下滑。最近有调查显示,全民进入了“性萧条”时代,安全套的销量都在腰斩。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2025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9.3%。996工作制挤压育儿时间,新生儿数量持续断崖式下跌。
另外,产能过剩还导致企业向全球卷,卷得欧美都不愿和中国企业做生意了。今年上半年钢材出口激增25%,引发多国反倾销调查。低价光伏组件在海外市场售价已跌破0.15美元/W,仅为三年前的60%,导致欧盟启动新一轮“双反”调查。新能源车低价出口,同样导致欧美严重抵制。而庞大的产能,如果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消化,简直是天方夜谭。
显然,产能过剩导致了价格战,价格战导致各层面的严重内卷,导致产品质量下滑、落后产能死灰复燃、阻碍创新和环保、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导致金融风险、导致996、007,破坏了生育率。所以,必须展开反内卷的多层次治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到底怎么反内卷?
对此,中央已构建阶梯式政策体系:
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升级为“综合整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标志性改革。
7月财经委会议进一步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框架,首次强调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直指地方保护主义病灶。
而反内卷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美国面对21世纪初电子制造业产能过剩,美国通过企业破产、并购重组实现自然淘汰,最后然给IBM、英特尔、高通、苹果、惠普等脱颖而出,成为信息时代的领军企业。
面对互联网泡沫,通过破产、整合,最后剩下Google、亚马逊、微软,后来又诞生出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硅谷创新之火一直不熄,迎来了OpenAI,开启了AI时代。
日本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提高工资、完善社保,十年内民间消费贡献GDP超60%,化解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同时,将钢铁、汽车、化学等成熟制造业向亚洲发展中国家转移产能,向欧美市场出口,赚取外汇,成功化解了产能过剩。
中国当前也在积极提振国内消费,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同时加快“一带一路”以及东盟、金砖国家等各种国际贸易举措,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更多市场。当前,只有将落后产能出清,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放弃价格战,才能打破“价格下跌-利润减少-收入降低-需求萎缩”的恶性循环。
所以,不要仅仅为了1元钱喝一杯奶茶就觉得赚了大便宜。这场反内卷不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折。一个时代结束了!阵痛不可避免,但涅槃重生的中国经济必将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