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通地铁了,一天晚上我正好下去坐地铁,看到有人和地铁工作人员起了争执,事由是某人带着他们家的狗狗走地铁通道要去对面街口说上面在修路乱糟糟啥的,遭了的工作人员的阻止,争执了几分钟无果,最后是工作人员带着狗狗和它的主人离开了地铁站。
遇上需要走地铁地下过街通道过马路的情况,不少养宠人都会犯难:只是“顺道过一下”,又不坐地铁,小狗到底能不能进?其实答案很明确——除了经认证的导盲犬,普通宠物犬即便仅通行地下过街通道,也不被允许,这背后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对公共环境的整体考量。
或许有人会觉得,“就走几分钟,小狗乖乖跟着不捣乱,能有什么问题?”但地铁地下过街通道,从来不是“私人通行的小路”,而是和地铁车站联动的公共空间,人流小路、环境封闭,每一项规则的制定,都要兼顾所有人的安全与感受。
从安全角度看,地下通道里行人往来频繁,还有老人、小孩穿梭,小狗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不同,可能会被嘈杂的脚步声、地铁运行的震动惊吓,进而出现挣脱牵引、乱窜甚至吠叫的情况。一旦不小心撞到行人,或是引发孩子恐慌,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若小狗失控闯入未封闭的地铁轨道区域,更可能触发列车紧急制动,影响整条线路的运营安全,后果远比“顺道过一下”严重得多。
再看公共卫生与公众感受,地下通道通风条件有限,若小狗在通道内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给后续通行的人带来困扰,增加工作人员的清理压力;更重要的是,部分行人对狗毛过敏,或是本身有“恐狗”心理,即便小狗性格温顺,也可能让这部分人产生不适,影响他们的正常出行体验。公共空间的核心是“兼顾多数人”,不能因个人养宠需求,忽略了他人的权益。
还有人容易混淆“地下过街通道”和“普通马路过街通道”,查了一下资料。地铁地下过街通道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范围,并非独立的“过街设施”,其管理规则需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禁止携带普通宠物进入轨道交通区域”,这里的“区域”,就包括了衔接车站的地下过街通道,不是“不坐地铁就例外”。
其实养宠人想带着小狗安全过马路,也有更合适的选择:比如绕路走地面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是使用宠物推车、宠物背包等工具,既遵守了公共规则,也能避免小狗处于陌生嘈杂的环境中。毕竟,真正的“文明养宠”,不仅是对自家宠物负责,更是对公共环境、对他人权益的尊重——比起“纠结能不能顺道过”,找到规则内的解决方案,才是让养宠与公共出行和谐共处的关键。你们是支持过还是不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