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魂入骨:周子清与川剧大家杨昌林谈表演艺术的“五子登科”
开场白:
30多年前,在北京参加首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四个剧种联袂演出《白蛇传》。上海昆剧院蔡正仁、华文漪、汪芝荃演《游湖》,江西赣剧团演《盗仙草》,杨昌林和四川省川剧院演《金山寺》的法海,浙江婺剧团张建敏与陈美兰和周子清演的《断桥》反映极好。
30年后在成都,周子清对老艺术家杨昌林先生就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作访谈《2025年深秋,我们的约谈》,杨昌林先生选在城西杜甫草堂的浣花溪畔,楼台亭榭,正宜说戏谈艺。周子清就戏曲表演中杨先生提到的“五子登科”问个究竟,就专业命题与杨先生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对话。杨先生以“戏魂入骨”四字为引,将毕生从艺心得娓娓道来。
周子清:杨老师,您常提到的老生演员要具备好“五子”条件,是哪“五子”?
杨先生:要好嗓子、好相子、好个子、好功底子、好文化底子,因为老生演员是演帝王将相,旷世文豪的专业户。
周子清:杨先生您提到的戏曲演员也有“江湖体”怎么说?杨先生:书画界提到“江湖体”是贬义,戏曲界仍然如此,很多演员在台上手舞足蹈、油嘴滑舌,就是没有人物,他们是千人一面,跑遍江湖!
周子清:您提到的川剧老生要区别开三个“纱帽生”即杨廉、徐达、况钟的表演如何区别?
杨先生:《八件衣》的杨廉、《反徐州》的徐达、《十五贯》的况钟服饰一样、年貌相当,这要靠演员有相当深厚的表演功力,把他们区别开来。《八件衣》的杨廉是刚愎自用、骄横跋扈;《反徐州》的徐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要表现他的气质硬朗,忠君爱国的高风亮节;《十五贯》的况钟是体恤民意,工作细致,为民请命的清官,这三人在举止言谈眉宇间也有特大区别。
周子清:杨先生,在四川您有“杨派艺术”之称,影响了两代半人,您怎么看?
杨先生:那是他们的抬爱,我不敢开宗立派!川剧是中流,不过分强调派别的剧种,我连业师都不像。但是,我的艺术生涯无不流淌着他们的艺术精髓,转益多师为我师嘛!
周子清:杨先生您对传统戏的改革是怎么做的?
杨先生:对传统戏的改革我有一句铭言:要为传统戏打扫“清洁卫生”,去掉它的旁枝蔓叶,不够之处还要“加油添醋”去丰富它,目的是以利今人观赏,改革不能胡来,一定要守正创新。
临别时,他赠出《杨昌林艺程》,两册书页间,是戏魂入骨的六十年。周子清接过书,指尖摩挲着封面,仿佛触摸到了川剧的脉络。
浣花溪的水声渐远,枫叶飘入溪中,似一折未唱完的戏。杨昌林以“五子登科”为舟,载着川剧的薪火,驶向更深的艺术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