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节,金桂的甜香乘着秋风翩跹而至,似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揭开了那封尘封五十年的邀约。西南财大政65级的十五位银发校友,携着岁月沉淀的掌纹,与相濡以沫的伴侣并肩而行,踩着满地碎金般的桂花,奔赴川南三城,共赴这场与时光的深情之约。盐都的咸涩与酒城的甘冽在三日时光里悄然交融,酿成一坛醇厚的老窖,浸润着半个世纪的同窗情谊。 燊海井的木架如青铜鼎般矗立市井,绞车声在晨雾中回荡,叩响千年盐脉的心跳。老同学们凭栏俯瞰,卤水翻涌如时光长河,蒸腾的热气里浮现昔日晨读的朦胧剪影——那些棱角分明的青春岁月,恰似盐卤在时代的大釜中熬煮,最终化作温润如玉的从容。富顺文庙的飞檐铜铃轻响,红墙在秋阳下将花甲感慨镌刻于斑驳树影。 彩灯博物馆中,光影织就梦幻之境。火龙振鳞洒落星斗,亭台灯影流淌成锦,巨型彩凤灯流光溢彩,仿佛即刻要冲破束缚翱翔天际。老校友们凑近观赏,皱纹里跃动着璀璨光芒,身影与灯影交织,恍若与千年灯艺共舞。指尖轻触灯影,有人低语:“日子如灯,亮起来才鲜活。”离场时,光影追随脚步,这段浸满流光的时光,早已凝成心底永恒的亮色。 宜宾三江口,浪涛在石堤上刻下岁月年轮。金沙江的豪迈、岷江的温婉、长江的磅礴在此交汇,奏响激昂的乐章。老人们倚栏远眺,江风撩动银丝,恍惚间回到毕业季的站台。五十年时光雕琢出面庞的沟壑,却让眼底的光芒愈发澄澈——那是育人的执着、报国的热忱、为民的初心。 人群中,立珍同学的身影总惹温柔目光。岁月的坎坷未能动摇她赴约的决心,石阶前她轻喘着婉拒搀扶:“能相聚,便值得。”男同学自发担当“搬运工”,女同学默契组成“护花队”,上下台阶时总有身影提前半步守护。这份坚守催生新约:下次寻一处小院,暖阳下品茗话旧,让时光在细语中流淌——康养之约的憧憬,在秋阳里悄然生长。 美食如记忆显影液。香辣兔腿点燃味蕾烽火,辣子牛肉唤醒沉睡回忆,蘑菇兔片的鲜美让人迷失归途。富顺豆花嫩如羊脂,蘸水在舌尖踢踏欢舞。冠英古街的腊肉炒血碧菜,咸香中藏着共食搪瓷饭盒的温暖。 失联半世纪的才庸推门而入,满堂惊呼震落檐叶。霜鬓未改清朗嗓音,“大嫂”的亲昵称呼引爆笑声,惊飞归鸟。五十年光阴碎片,瞬间拼贴成完整的青春画卷。 锦光夫妇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清晨守候酒店门前,菜单标注饮食禁忌,深夜查房轻声叮嘱。嫂子穿梭席间,如照料弟妹般添茶夹菜。同学们戏称他们为“定海神针”,有他们在,天涯海角皆可安心前行。 李庄古镇的青石板路蜿蜒如记忆长河,雕花窗棂开合间洒落细碎如金的时光。五粮液博物馆内,泛黄的酒曲配方与斑驳的蒸馏器,将醇厚的酒香凝练成一段可触可感的历史。翠屏山哪吒行宫前,青铜鼎炉中香火袅袅升腾,却不见合十祈愿的身影——他们更愿将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火种,悄然播撒进彼此沧桑却依旧滚烫的胸膛。 六十年情谊与三天重聚,浓缩为三杯陈酿,碰杯声里沉淀千言万语。“保重”重若千钧,不及江风中的“下次见”。归途车窗映着酒城灯火,每个人心中揣着暖阳——那是跨越半世纪的同窗情,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明珠。下次相聚的图景,或许已在梦乡长成金黄的银杏叶,摇曳着殷切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