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630亿美元,是俄罗斯被冻结在欧洲的资产,大部分存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原本是克里姆林宫的“战争保险箱”,如今彻底变成了乌克兰的“军费提款机”。此前欧盟还因“国际法雷区”“没有先例”扭捏不定,如今直接以“受害者说了算”为由,将资产使用权完全交给乌克兰——买美国导弹、修被炸的发电厂、给阵亡士兵家属发抚恤金,乌克兰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无需经过俄罗斯同意,也不打算归还。
乌克兰对此自然乐见其成,泽连斯基政府早就放话:“别给我们设限,谁挨打谁知道疼。”乌方首席法律顾问穆德拉说得更直白:“决定怎么花的必须是受害者,不是捐赠者。”言外之意是“欧洲人真想帮,就别啰嗦,把钱打过来,我们知道自己缺什么”——毕竟前线一天消耗几千发炮弹,没人顾得上“产业平衡”。
欧盟此次“不再磨叽”,也有现实考量:美国已断了对乌军援,特朗普派系还在抱怨“乌克兰人不懂感恩”;欧盟若不及时补位,不仅会被乌克兰嫌弃“口惠实不至”,还可能失去对欧洲安全局势的主导权。更关键的是,欧洲民意早已“一边倒”——老百姓看腻了俄军炸幼儿园的新闻,谁替俄罗斯说话,下一届选举就可能“丢选票”。
连意大利这种“平时跟普京眉来眼去”的国家,这次也签了字——梅洛尼嘴上还嘟囔“要尊重国际法”,但签字时毫不迟疑。
面对这一决定,俄罗斯彻底“跳脚”: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扎哈罗娃指责这是“抢劫”“破坏国际金融秩序”,普京更是亲自定性为“赤裸裸的盗窃”。但外界普遍不买账——毕竟是俄罗斯先出兵、先炸乌克兰电网、先制造马里乌波尔大屠杀,如今乌克兰用俄罗斯的“被动资产”弥补损失,合情合理。
事实上,“冻结侵略国资产用于战争赔偿”早有先例,只是此次数额大、动作快、目标准,直接打在了普京的“七寸”上。俄罗斯还威胁“对等冻结欧洲在俄资产”,但现实是“欧洲在俄资产早已所剩无几”——西方企业要么撤资、要么清仓,剩下的只是些破厂房、旧仓库,根本没有“对等报复”的筹码。反倒是普京,没了这1630亿美元,明年连给瓦格纳发工资都成问题,有人调侃“难道靠卖邮票?”
这笔钱本质上是俄罗斯的“战争罚单”:一发炮弹、一架无人机、一栋被炸的幼儿园,都要按市场价折算。欧盟此次只是“替天行道”,把账单寄到克里姆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