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11月14日高点计算,沪指调整幅度已近200点,市场损失惨重,前期反弹的炽热氛围被一盆冷水浇灭,投资者信心遭遇重击。那么,这根放量长阴下,短期是否能否抄底呢?
我们先看近期的调整,正如此前所言,这里的下跌并非突发,而是内外因素共振、预期与现实碰撞的必然结果:
外部层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降温,CME数据显示12月降息概率已跌破50%,鹰派官员密集发声担忧通胀反弹,叠加日本债市剧烈动荡,10年期日债收益率飙升,30年期收益率创历史新高,引发20万亿美元日元套利交易反转的担忧,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加剧了风险资产抛售潮;
内部来看,市场经过前期反弹后积累大量获利盘,结构分化严重,部分热门板块估值高企,透支了未来成长预期,且当前正处于从流动性驱动转向业绩验证的关键窗口,缺乏扎实业绩支撑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易引发资金集体出逃。
连续200点回撤后,我们认为短期市场已具备一定抄底价值,但绝非无风险的捡便宜机会:
1、从估值维度看,多数顺周期板块经过回调已回归合理区间,与历史低位的差距逐步收窄;资金面也呈现积极信号,A股融资余额保持稳定,未出现恐慌性撤离迹象,部分杠杆资金已开始在低位布局。更关键的是,本次下跌核心源于流动性预期冲击,而非国内经济基本面恶化。目前,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未改,政策托底力度持续加码,短期相对快速的调整往往孕育短期修复机会,且从技术面来看,连续快速下跌后也存在技术性反弹的内在需求。
2、支撑A股中期上行的核心逻辑并未因短期调整而动摇,这为抄底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从外部环境来看,日元套利交易反转对A股的冲击具有阶段性,当前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与资金韧性已显著提升,能够有效缓冲部分外部波动;且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大趋势并未改变,只是节奏有所延迟,后续一旦宽松预期重启,全球资金将重新回流新兴市场,A股作为估值洼地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内部层面,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新能源、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等领域业绩确定性较强,在市场普跌过程中,这些优质标的被错杀,反而打开了估值修复空间,为长期布局创造了条件。
整体上,从市场整体韧性来看,本轮上行趋势保持稳定,长期资金持续托底使得市场节奏相对健康,叠加杠杆资金得到合理控制,出现连续大幅下跌的概率较低。短期200点回撤后,在多方支撑与提振下,市场具备修复基础,看好短期探底回升行情,但需正视当前仍存在的三重不确定性。日债抛售的连锁反应、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国内部分行业业绩不及预期,这意味着市场大概率呈现震荡反复的走势,难以快速企稳。投资者短线可考虑逢低低吸博弈结构性行情,但需认清市场已进入阶段性反复阶段,操作核心是控制仓位下的结构性博弈。
在此之下,建议投资者保持5-6成核心仓位,预留资金应对后续可能的反复,毕竟日本债市动荡的传导效应尚未完全释放,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前的政策不确定性仍将压制风险偏好。板块选择上,优先考虑布局两类标的:一是必选消费、医药生物等业绩确定性强的防御性板块,能够有效抵御市场波动;二是估值回落至历史中枢、三季报业绩超预期的错杀高景气成长股。同时需规避前期涨幅过大、缺乏业绩支撑的题材股,警惕补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