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12月30日)的《都市快报》报道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发布《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发表关于反腐的白皮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基本情况。昭示坚决惩治预防腐败的决心”。
新华网则于今日发表了一篇源自《北京日报》的题为《中国首份“反腐白皮书”四大看点》的文章。文章从法制、监督、透明、严查四个方面分析了反腐白皮书的四大看点,条分缕析,很象回事。然而,也许是见仁见智的缘故,从白皮书中,我所看到的只有笑话、假话,让人所感到的只有忧虑。
第一、满意度很可笑。我这里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010年1月8 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的《2009反腐“成绩单”》,说“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18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828件,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另一个是白皮书所提供的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数据:“今年1月到11月,全国共立案11.9万件,结案10.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万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332人”。
这两组数据谁都看得出来,2010年政府官员被立案的腐败案件要多于2009年。可是“白皮书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统计局该不是在说笑话吧。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社会对反腐的满意度居然“平稳上升”了,这究竟是老百姓犯了糊涂,还是统计局在胡说八道,莫非老百姓开始渐渐地由习惯而变为喜欢中国的官场腐败了?!我以为,也许把前后两个数据倒过来显得更真实、也更容易让人们相信。
第二、“官员财产申报:一直在积极推进”很虚假。官员财产申报是一种制度,是制度就必须坚决执行,既用不着商量,也不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且凡是规定都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字样,为什么到现在还在“积极推进”,难道是有关部门还在做政府官员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进行财产申报,有这种必要吗?只怕这个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积极推进”是假,被集体拒绝是真,根本就没有人进行申报,当然,这拒绝申报的官员当中应该也包括那些说“一直在积极推进”的那部分人。
我曾经在《从副厅长被举报落马说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虚假》一文中说,一个“‘坐拥七套房产,其中三套在其女儿名下,四套在其本人名下’的副厅长的落马,并不是有关部门从她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中看出贪腐的端倪,而是因为有人举报。这不禁让人纳闷,我国不是已经出台了一个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即《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吗,象张美芳这样的大贪官都不是因为财产申报被有关方面发现贪腐的蛛丝马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规定》如果不是没人照办,就是没人监管”。现在看来应该不是没人监管,而是根本没人照办。
第三、民主监督实堪忧。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且不说老百姓举报腐败官员难于上青天,即便是政府官员要想检举也举步维艰。现任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党委委员、纪检委书记刘继全与两位警察,于今年1月29日凌晨联名在百度“汉中吧”举报汉中市公安局副局长汪广赋。纪委书记搞网络举报,可不是因为他喜欢赶这个时髦、凑这个热闹,而是他找上级领导反映被阻,给领导写挂号信杳无音信,给国家机关寄举报信又被“璧还”,实属无奈。当今社会,一个专职搞反腐倡廉的纪委书记尚且举报无门,何况平民百姓,不被打击报复,弄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就烧高香了。
第四、严查根本不可信。我们依然以数据说话。“1至11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9万件,结案10.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3万人。其中,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4332人”。审结的腐败案件一共有10.8万件,但是,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仅仅只有4332人,零头都不到。这就是说,真正称得上犯罪的腐败官员只有区区4%。我国有省级行政区域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每一个县级以上政府也就平均一个多一点。而95%以上免予刑事处分的官员究竟是因为腐败得很不够彻底,还是因为背后有着难以撼动的靠山,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一点我相信国人一定很清楚,那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曾经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人自然是官照做,事照管。这就是所谓的严查。而幸亏是严查,否则这十多万官员恐怕都该立功受奖了。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实在看不出政府的反腐举措和力度有什么地方能够令我们老百姓满意,面对日益腐败的官场,更不知道老百姓何以对政府反腐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希望这个满意数据不是有关方面妙笔生花生来的。
腐败正未穷尽时,出来一个不说真话的白皮书要想让国人相信、赞同,实在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