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45|评论: 67

《黄帝内经》在数学上只有小学四年级差等生的水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6 13:39 |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是中医派教徒最神圣的经典,前几年还拍了一部纪录片就叫《黄帝内经》。那部纪录片是这样吹嘘《黄帝内经》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心理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先进学科,却在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得到了极为完善的表述。当今世界上,还找不到一部著作能像《黄帝内经》这样,将哲学、医学、养生学、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心理学、甚至美学、乐理等等学科融会贯通、凝聚一体;还难以找到一部像《黄帝内经》这样独一无二的、天才的、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巨著。这是一部不朽的奇书,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揭开中医弱智的老底:《黄帝内经》在数学上只有小学四年级差等生的水平”这篇文章是我这几年业余研究《黄帝内经》的成果,主要说明《黄帝内经》的数学水平。根据这篇文章在百度帖吧、天涯杂谈的反应来看,中医粉丝出了无耻的谩骂之外提不出什么像样的反驳意见。
    
  一、五十营的错误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全文不长,转录如下:“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王洪图的【白话解】:“黄帝说我想了解经脉之气在体内运行五十个周次的情况。岐伯回答说周天有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之间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的经脉之气一昼夜运行五十次,合一千零八分。在一昼夜中太阳的运行周历了二十八星宿,分布在人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经脉,有二十八条,周身经脉的长度是十六丈二尺,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用铜壶漏水下一刻为标准来划分昼夜,计算经气在经脉中运行所需的时间。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经气运行三寸;一吸气,脉又跳动两次,经气又运行三寸,一个呼吸过程,经气运行六寸,十次呼吸,经气运行六尺,太阳运行二分。二百七十次呼吸,经气运行十六丈零二尺,其间气行上下,贯通八脉,运行一周,水下二刻,太阳运行二十分多一点。五百四十次呼吸,脉气在全身运行两周,水下四刻,太阳运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次呼吸,经气运行十次,水下二十刻,太阳运行五个星宿零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经气在体内运行五十周次,水下一百刻,太阳运行遍二十八星宿,铜壶里的水都滴漏尽了,经气也正好运行五十个周次。前面所谈经气的相互交通,就是指经气在二十八脉运行一周。如果人的经气保持一昼夜运行五十个周次,人就能够享尽天然的寿命。经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次的总长度是八百一十丈。”
  这是《黄帝内经》里貌似科学的一篇论文,说的是正常人一昼夜呼吸总数为13500次,换算为每分钟呼吸9.375次,每次呼吸6.4秒。这篇论文说呼吸一次脉动四次,换算为每分钟脉搏37.5次。
  这一段还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黄帝内经》这篇论文的作者算术没学好。
  已知:一昼夜呼吸13500次,一昼夜等于28宿,一宿等于36分,求解:呼吸10次、270次、540次、2700次各需要几宿几分?
  正确答案:0.75分、20.2分、40.3分、5宿21.6分。
  《黄帝内经》作者给出的四个答案竟然错了两个(2分、25分、40分、5宿20分)。
  
  《中医大学生基本功训练丛书-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成人不同体位呼吸频率:卧位14-16/min,坐位16-18/min,立位18-20/min;休息时15-18/min;成人女性比男性稍快2-4/min。…… 正常脉搏。1. 成人脉率:60-100/min,平均72/min;2. 婴儿脉率:安静时130-150/min,睡眠时70/min,哭闹时180/min; 3. 老年人脉率:老年人较慢,平均55-60/min。”由《五十营》推导出的脉搏数37.5次严重偏低,低到必死无疑的程度。
  《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脉搏)传导速度:7-10m/min。”由《五十营》推导出的血气运行速度约为1.3 m/min。
  初中《生理卫生》第四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中提到:血管中的一滴血通过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约需22秒。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下: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约为3900次。由《五十营》给出的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为50次。
  《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脉率与呼吸的比率:新生儿3:1,<5岁3:1-4:1, 5-12岁4:1,成人4:1。” 由《五十营》给出的脉率与呼吸的比率为4:1。
  综上所述,《五十营》除了脉率与呼吸的比率这个数据正确之外,其他一大堆人体生理数据都是错误的,这样胡编乱造的论文竟然成为中医的经典,可见从古到今中医的智慧有多高了!
  《五十营》这篇论文体现了中医的典型特征:不认真观察记录人体生理数据,却喜欢根据零星片面的数据任意发挥。
  
  二、平人绝谷的荒谬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全文也不长,转录如下:“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王洪图的【白话解】:“黄帝说正常的人七天不饮食就会死亡,我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伯高说请允许我谈一谈其中的道理。胃的周长是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其形弯曲,能容纳三斗五升饮食,在通常情况下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水就满了。上焦具有输布精气的功能,也就是能够将中焦化生的精微物质布散全身,其中包括运行快速滑利的阳气,其余部分在下焦灌注到诸肠当中。小肠的周长是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能容纳二斗四升食物和六升三合又三分之二合水。回肠的周长是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能容纳一斗食物和七升半水。直肠的周长是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能容纳食物九升三合又八分之一合。肠胃的总长度,共计五丈八尺四寸,能容纳九斗二升一合又三分之二合饮食物,这就是肠胃能容纳饮食物的总数量。健康的人并不是上面所讲的那样,而是在胃中充满饮食物的时候,肠中是空虚无物的,当肠中充满饮食物的时候,胃中又没有饮食物了。这样,肠胃总是处于充满和空虚交替的状态,这样气才能够布散全身上下畅行。五脏功能正常,血脉调和通畅,精神才能旺盛。所以说神就是由饮食物的精微物质所化生。在人的肠胃中,一般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的水。健康人每天大便二次,每次排泄约二升半,一天就排出五升,七天共排出三斗五升,这样原来存留在肠胃的饮食物都排泄完了。因此健康人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这是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以及津液消耗枯竭的缘故。”
  《平人绝谷》这篇论文初看起来解释得头头是道,仔细想想就能发现漏洞很大。首先,“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和“肠胃里的东西七天才能排泄干净”前后矛盾。众所周知,胃很容易填满,但是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肠虚”却需要七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除非饿死,肠子永远都不会空虚无物。其次,如果正常人一天吃掉的食物(三顿饭加在一起总该把胃填满了)需要七天才能排光,那么正常人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到七天就得撑死,比绝食死得还快。我敢赌一块钱,黄帝内经的作者绝对没有连续实测过正常人一天的排泄量。
  《平人绝谷》这篇论文体现了中医的典型特征:缺乏逻辑思维,顾头不顾腚地胡说八道;不认真观察记录人体生理数据,却喜欢根据零星片面的数据任意发挥。
  
  三、卫气行的低级错误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全文比较长,只转录第一段:“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王洪图的【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我想听你谈一谈卫气在人体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时候出于体表,什么时候进入体内,又是在什么地方会合的?岐伯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位居正北方,午位居正南方,连接南北的竖线为经,卯位居正东方,酉位居正西方,连接东西的横线为纬。天体的运行环周于星宿,分布在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各有七个星宿,四方共计二十八星宿。东方的房宿与西方的昴宿为纬,北方的虚宿与南方的张宿为经。太阳从东方的房宿沿黄道经过南方到达西方的毕宿,时间是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白天,属阳;太阳从西方的昴宿,沿黄道经过北方到达东方的心宿,时间是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是夜晚,属阴。一昼夜中,卫气在体内运行五十个周次,白天行于阳分二十五个周次,夜间行于阴分二十五个周次,并周行于五脏之中。在早晨的时候,卫气在阴分的循行过程结束,卫气从目进人阳分,眼睛也就睁开了,然后,卫气从目内眦上行于头部,沿项后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路下行,再沿背部向下行,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其中散行的部分,从目外眦分出来,沿手太阳小肠经下行,至手小指外侧端(少泽穴);另一条散行的部分,也从目外眦分出,沿足少阳胆经下行注入足小趾与第四趾之间(窍阴穴)。卫气又从上部循手少阳三焦经所过的部位向下行,到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关冲穴)。从手少阳别行的部分,行至耳的前方,会合于颔部的经脉,注入足阳明胃经,向下行至足背,散入足五趾之间(厉兑穴)。还有另一条散行的分支,从耳部下方,沿手阳明大肠经下行,人于手大指和食指之间(商阳穴),再进人手掌中间。其中运行到足部的卫气,进入足心,出于内踝,再人足少阴肾经,由足少阴经行于阴分,沿着从足少阴经分出的阴脉向上行,又会合到目,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这就是卫气运行一周的顺序。因此,卫气依照天体昼夜间的运动时间而同步运行。太阳运行一星宿的时间称为一舍,卫气在人体循行一周又十分之八。日行二舍,卫气循行三周又十分之六。日行三舍,卫气循行五周又十分之四。日行四舍,气循行七周又十分之二。日行五舍,卫气循行九周。日行六舍,卫气循行十周又十分之八。日行七舍,卫气循行十二周又十分之六。日行十四舍,卫气循行二十五周及余数的十分之二。这样,太阳运行周天的二分之一,由白天进入夜间,卫气也由阳分进入阴分。刚刚进入阴分时,由足少阴肾经传注于肾脏,由肾脏注入心脏,由心脏注入肺脏,由肺脏注入肝脏,由肝脏注入脾脏,由脾脏再传注到肾脏而成为一周,和白天卫气行于阳分二十五周一样,夜间行于阴分也是二十五周。所以,夜间太阳运行一舍的时间,卫气在阴分也是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弱,卫气在阴分循行二十五周以后,出于目内眦而进入阳分。一昼夜卫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次,可是按照上述每舍卫气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弱计算,太阳运行二十八舍,卫气循行共计为五十周又十分之四,这样就有一个十分之四周的余数,包括阳分的十分之二周和阴分的十分二周。因此,平时人们入睡和醒来的时间有早有晚就是这十分之四周的余数造成的。”
  《卫气行》这篇论文的主要问题:
  1. 把一天平分为白天和夜晚,并且把白天都算成清醒时间,把夜晚都算成睡眠时间。这种简单刻板的划分方法严重不符合昼夜变化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人类的实际活动情况。
  2. 岐伯这套长篇大论前后自相矛盾。前面刚说了“一昼夜中,卫气在体内运行五十个周次,白天行于阳分二十五个周次,夜间行于阴分二十五个周次,并周行于五脏之中。”,白天卫气运行于阳分,夜晚卫气运行于阴分;紧接着说明了白天卫气行于阳的详细路径,在白天的路径里却包括了阴分(“其中运行到足部的卫气,进入足心,出于内踝,再人足少阴肾经,由足少阴经行于阴分,沿着从足少阴经分出的阴脉向上行,又会合到目,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这套玄虚的卫气循经运行图说得真真切切,但是今天的中医却无法证明。
  3. 数学计算出现严重的低级错误。
  已知:一天等于28宿,人体内一天气行五十周。求解:每宿气行多少周,14宿气行多少周?28宿气行多少周?
  正确答案是:每宿气行1.785714周,14宿气行25周,28宿气行50周。《卫气行》给出的答案是每宿气行1.8周,14宿气行25.2周,28宿气行50.4周。黄帝内经的作者根本不明白四舍五入累积误差,而且在发现答案明显跟已知条件对不上号后,不拒绝错误答案,不分析错误原因,反而对明显错误的答案进行胡乱解释,企图自圆其说,不料却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笑话!黄帝内经的作者脑子里简直是一团浆糊,以现在的水平来比,黄帝内经作者的数学水平只有四年级小学生的水平,而且还是四年级差等生的水平。一个连如此简单的数学题都整不明白的糊涂蛋,绝不可能整明白错综复杂的人体医学问题!
   《卫气行》这篇论文体现了中医的典型特征:缺乏逻辑思维,顾头不顾腚地胡说八道;数学很差劲,却偏喜欢发挥数理。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绝不是“天才的、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巨著”,小学四年级的差等生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医学论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3-6 22:16 |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绝不是“天才的、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巨著”,那是因为你根本就读不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08:59 |
黄帝没有高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道:“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黄帝内经-灵枢-经水》记载道:“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天地都是无限广大的,都是人力所无法测量的。《山海经》对天地范围的认识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山海经》的作者认为大地是可以测量的,并且给出了大地的测量数据。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山海经-中山经》记载道:“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周髀算经》对天地范围的认识也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周髀算经》的作者认为天地范围都是有限的,并且给出了天地范围的具体数据。

  
    《周髀算经》记载道:“天离地八万里,冬至只日虽在外衡,常出极下地上二万里。” “冬至昼,夏至夜,差数所及,日光所逮观之,四极径八十一万里,周二百四十三万里。”

  
    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年一公元前193年)在公元前240年左右测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埃拉托色尼选择同一子午线上的两地西恩纳(Syene,今天的阿斯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夏至日那天进行太阳位置观察的比较。在西恩纳附近,尼罗河的一个河心岛洲上,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与此同时,他在亚历山大里亚选择一个很高的方尖塔,并测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阴影长度,这样他就可以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埃拉托色尼通过观测得到了这一角度为7°12′,即相当于圆周角360°的l/50。下一步埃拉托色尼借助于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测量得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5000希腊里。地球周长只要乘以50即可,结果为25万希腊里。为了符合传统的圆周为60等分制,埃拉托色尼将这一数值提高到252 000希腊里,以便可被60除尽。埃及的希腊里约为157.5米,可换算为现代的公制,地球圆周长约为39375公里,经埃拉托色尼修订后为39690公里,与地球实际周长引人注目地相近。(参见:百度百科-埃拉托色尼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92.htm)

  
    古希腊人喜帕恰斯(约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25年)在公元前150年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倍。喜帕恰斯用一百多年前最大胆的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所发明的方法,在公元前 150年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当时希腊人已经猜测到,月食是因为地球走到太阳与月球之间而引起的。阿利斯塔克认为,掠过月面的地球阴影应该能够显示出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以地球直径来表示),喜帕恰斯重复了这项工作,算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地球直径的30倍。如果埃拉托色尼求得的地球直径为12800公里是正确的话,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就是38.4万公里(24万英里)了。(参见:《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宇宙学•宇宙的大小》http://www.oursci.org/archive/lib/AsimovGuide/A_Cosmos/01.h)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计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月亮与地球距离的19倍。阿利斯塔克所著《论日月大小和距离》一书流传至今。在这一著作中,他应用几何学知识在科学史上第一次试图测量日、月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他设想在上、下弦,即月半圆时,日、月和地球应当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日、月和地球距离的角距,就可以测算太阳和月亮的相对距离。他根据测得的角度87°,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月亮与地球距离的19倍。他又根据日食情况,推得太阳直径是月球直径的19倍。他在月食时又计算了地球影子的宽度,得出地球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倍。阿利斯塔克认为,如果假设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而恒星因为看上去不动而无限遥远,那么天体运动就非常容易理解。(参见:百度百科-阿利斯塔克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770.htm)

  
    由上述对比可见,在天地范围这个问题上,《黄帝内经》作者的智慧并不高明,不仅远低于古希腊智者的水平,而且低于《山海经》作者和《周髀算经》作者的水平。

  
    虽然《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天地无限广大、不可测量,但是他在发挥“天人相应”那一套理论时却默认天地为有限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如果承认天地是无限广大的,就不能说“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也不能说“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楼主| 发表于 2011-3-19 08:23 |
五行的荒谬

  
    五行生克学说被中医信徒奉为至宝。实际上,五行生克学说是经不起推敲的荒唐理论。五行理论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片面总结,五行理论创始人选择性失明,对不符合五行生克理论的大量事实视而不见。

  
    我们先来看看五行相生循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在五行相生循环中,除了金生水有点不好理解之外,其他四条都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但是,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与五行相生循环不符合的实例也很容易找到。

  
    1. 水生土也可以说得通,大多数人类都居住在冲积平原上,而冲积平原显然符合水生土的原理。

  
    2. 水生金也是自然现象,沙里淘金就是水生金的证据。

  
    3. 水生火是人为的,比如油灯、酒精灯。

  
    4. 土生火也是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显然不是木生火,而是土生火。

  
    5. 土生水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泉水显然是土生水。

  
    6. 土生木是最常见的,除戈壁沙漠之外,绝大部分地表都被植被覆盖着。

  
    7. 金生土也是自然现象,石头和金属都会风化分解变成细土,不过时间跨度比火生土长得多。

  
    8. 木生水就更常见了,雨露滋润禾苗壮,露水就是木生水。

  
    也就是说,土能生其它四行,水也能生其它四行。

  
    再说说五行相克循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与五行相生循环一样,五行相克循环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但是,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与五行相克循环不符合的实例也很容易找到。

  
    1. 火克水,这是人类掌握火的主要目的,没有火克水,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2. 火克木,这条不用解释了。

  
    3. 火克土,用火可以把土烧制成陶器、瓷器、砖瓦、兵马俑等等。

  
    4. 土克火,沙土灭火可视为土克火。

  
    5. 土克木,木头埋在土里会腐朽。

  
    6. 土克金,金属工具埋在土里也会腐朽。

  
    7. 金克火,生火取暖的铁炉子可以视为金克火,而不是火克金。

  
    8. 金克土,远古使用木犁,被古人总结为木克土,铁器时代以后已经普遍使用金属犁具,应该称为金克土。

  
    9. 金克水,投鞭断流,投金也一样可以断流,只不过人类生产能力有限,没有那么多金属可投。

  
    10. 水克土,水土流失可视为水克土。

  
    11. 水克木,古人早已指出过这一点,江河湖海的水面上离岸稍远的地方都不生木。

  
    12. 水克金,金属工具放在水里会慢慢腐蚀。

  
    也就是说,土能克其它四行,金也能克其它四行,水也能克其它四行,火也能克其它四行。

  
    五行生克学说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人在回路”,没有人就没有金属工具,金克木、金生水、火克金、木克土、木生火都离不开人的控制,所以五行生克学说根本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发表于 2011-3-19 09:53 |
易经又是什么水平呢?{:3_64:}
发表于 2011-3-19 09:56 |
我们之所以看得远,仅仅只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何必苛责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3-19 22:49 |
梦溪笔谈记载的文字失认症,中医如何辨证?


有松滋令姜愚,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复旧。

《梦溪笔谈》卷二十一   异事异疾附
(二)怪病奇疾论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知制诰知颍州。忽得疾,但缩小,临终公如小儿。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有松滋令姜愚,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复旧。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江南逆旅中一老妇,啖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老妇愬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饭一石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绳,余友人也,亦得饥疾,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龁啖。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发表于 2011-3-19 23:05 |
根本就读不懂

发表于 2011-3-19 23:11 |
回复 清雅动人 的帖子

现代社会,读不懂这类书,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管它写得好与不好,都无关痛痒。

那些没事的人,去找它的毛病,是他们的爱好,你一笑鸟之就行了。

发表于 2011-3-20 02:02 |
《黄帝内经》是荒蛮时代的产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21:07 |
“在中国,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医生职业”——百年前老外看中国

  摘自:《尘埃——百年前一个俄国外交官眼中的中国》,(俄)D.马克戈万
著,脱启明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正在营业中的中药店铺

  在中国,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医生职业。这里既没有为从事医疗事业的人制定
的级别、标准,也没有从事医疗治病的医院、解剖室,更没有任何行医规范。只
要穿上象征医生职业的长衫,看病时做出阴沉的,但略显懂行的神态,再说出一
些中草药的名称,那么他就可以看病当医生了。

  在中国,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当上医生,而且还会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凡是从
事医生职业的人没有谁会自认为自己是门外汉的。比如说,昨天还是一个地道的、
与其他任何干农活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的农民--就是从他那满身肮脏的破衣服上也
不敢想他会是做另外一种职业的人,今天,会突然听说,他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
行医经验丰富的高明医生。

  这里,医生行医从不分病人的症状、种类,他们对所有的患者几乎都是一种
药方。有一次,我碰到一个没文化的农民来医生这里看病,他患的是晚期肺结核。
医生简单地看后,就说:要想治好病,只能服我制的汤药。求医的人不但不怀疑
而且还借钱购买他的汤药。因为他们确信,医生开的药肯定会有疗效的。

  当然,在中国,不是所有行医的人都是如此草率地对待病人的。许多当了医
生的人在认真地钻研中国前辈流传下来的行医专著。这些医学著作年代越久,其
价值就越大。按中国人的说法,谁若是研究了这些专著,谁就能医治好所有患者
的疾病。因为所有疾病都被作者治疗了。除了古代医学专家的治愈方法外,中国
人是不认同其他的新理论、新方式的。他们认为,古代医学家已经详尽地研究了
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症状,因此,他们的研究理论、专著问世后,就再不必相信
有更新、更好的医治方式与方法了。当先人的医学理论传给后人以后,那么剩下
来的,后人只要依照先人的理论具体医治患者的疾病就可以了。

  在中国古典医学作者中最出名的当属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氏。不过,不论您
怎样向中国的有地位的学者或医生求索神农氏的著作,他们都不会向您出示的。
神农氏被中国人奉为神医。据传说,这位神农氏是一位很神奇的皇帝,他为百姓
看病时能看透人体,并且能准确地使患者摆脱掉疾病与痛苦。为了深入研究人体
变化形态,神农氏还与生俱备了一个能辨别物质特性的胃,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
患者对症下药。他研制的药品是那种使人能在其消化系统收到疗效的中草药。他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自己的专著里,供后人应用。传说,这是一部最具权威
性的指导用药的医学专著。

  稍晚些时候,约在公元221-254年间的“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位最优秀的
医学家--华佗。看来,这是一位既大胆又高明的医生:当发现疾病威胁到生命时,
他甚至会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愈。民间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三国首领为争领
地发生了激战,战斗中一位著名将领的手臂上中了敌箭,所以,他不惜采取了刮
骨取毒的办法。最后,毒取出来了,将军也得救了。还有一个故事:三国中的一
位武帝耳闻华佗医术高超,就召来给自己看病。经过一番认真的检查之后,华佗
对武帝说道:“您的病非常严重,应当立即进行手术。而且要想彻底治愈的话,
必须进行开颅手术。只有开颅手术才能去掉您脑子的疾病。”华佗的建议使武帝
大为愤怒,他反驳道:“我明白,你就是想杀死我。不过,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不
让你的阴谋得逞。”很快,华佗就被关进了监狱,没几日就被砍头了。在监狱存
活的几天里,狱卒对华佗照顾得很好。为了答谢,华佗拿出了自己多年研究的医
学著作手稿,对狱卒说:“我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感谢您,这有一部手稿,你
拿回去好好保存。它不但对您,就是对您的后人也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狱卒将这价值连城的手稿带回了家,并交给妻子藏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
狱卒又向妻子讲述了华佗医生讲过的话。但是妻子并没在意丈夫的话,几天以后,
她就把手稿拿出来当引柴烧。看到妻子的这一举动后,狱卒大惊失色,而妻子则
安抚道:“我决定还是要烧掉这晦气的书稿,以解脱你的罪责。你想想,华佗的
渊博学识有什么用?假使你也有了华佗的知识、学问,那么你也会遭殃的。所以,
惟一的出路就是离这该死的东西远一点。”狱卒只是从妻子手中抢下了部分书稿,
留给了后人。而这部分书稿就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的医生。

  在公元618年的唐朝,中国医学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期间出了一位叫孙
思邈的医生,直到今天中国人还在称颂他对医学界的贡献。后人将他视为“医神
--生命的保卫者”,为歌颂他的荣誉,还为他立了庙。历史上有关他妙手回春的
传说是很多的。比如,有这样的故事:一次,一位公主生病了。宫廷里的所有御
医都没能力看好她的病。这时,孙思邈的声望已世人皆知。于是,皇宫派人把他
接到宫里为公主看病。但是,按当时的礼节,公主与医生是要被蔽帘隔开的。所
以,他们只能用一条线来相连、沟通,也就是说,孙思邈要通过一条末端搭在公
主手腕上的绸线来诊断患者的病情。可是公主开始并不相信孙思邈的医术。为了
试探他的真实水平,在诊病之前,她先把绸线的末端系在了木床腿上。但是,当
孙思邈一接触到属于自己一端的绸线就说道:“这是系在了木头上,而不是系在
人体上了。”话一传出,使得所有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但是,公主并没放弃测
试。这次,她把绸线的末端又系在了小狗的腿上。孙思邈触到自己的绸线末端后
说:“这是系在了矮小的动物身上。”说完,他表示无论如何也不再给公主诊断
病情了。经过两次试验后,公主的疑虑彻底消失了。她真正信服了孙思邈,并且
还喜欢上了他。

  中国医生分内科、外科两个门派。不过有时也有内外兼治的。为了想进一步
了解有关中医的情况,一次,我特意请来一位中国医生给我的仆人看病,仆人当
时患的是寒热病。医生身着白大褂,举止得体,如同其他同行一样,尽量做出受
人尊敬的样子,估计年龄在50岁上下,一副知识分子神态。看得出,他既敬业又
自重。看病时,他始终笑容满面,给人以非常自信的感觉。

  他对患者观察得很详细、很认真。只见他静静地坐在患者对面,一只手轻轻
地按动对方左手的脉搏。他按动脉搏的样子很特别:有时像按动钢琴的键盘一样,
灵活自如。大约三分钟后,他又开始以同样的方式按动患者的右手脉搏。我询问
道,为什么需要分别按动患者的左右手,难道人左右手的脉搏是不一样的吗?
“不一样。”他回答道。“当然不一样!我之所以按动左右手,是想准确地诊断
出患者的病情。”他接着说道:“人体分为十二经脉。六个经脉在左手,六个经
脉在右手。只有全部按动左右手,才能分辨出病情出自在哪个经脉上。”

  “那么,您看出什么结果了吗?”

  “看出来了。您的仆人之所以患上了寒热病,

  是因为他的肝脏与胆囊着凉了。我给他开一副药,吃下去就会见效的。”

  经他一说,我想起来,中国人大概把胆看成是很重要的器官。我又问道,是
不是每个人的胆都是不一样的。“是的。”医生肯定道:“有的人胆很大,而有
的就相反,胆很小。”“那么哪一种好呢?”我继续问。“当然是小的好啦。”
医生解释道:“小胆的人性格温柔,不惹事。而胆大的人性格勇猛、果断,但也
较凶狠。当兵的就应该是胆大的人。这样,他们就能英勇无畏。”

  我耐着性子听着。虽然我内心对他的话存有疑虑,但并不想在表情上让他有
所察觉。比如,我知道,中国官兵的胆子都很小,甚至说谁要是“胆小”,对方
不但不会跟你动气,而且还随声附和:“您说得真对,我的胆囊本来就是小的。”
不过,我不能把这种话说给医生,否则的话他是会认为这是在羞辱他。

  然后,我又十分恭敬地行了个鞠躬礼,请医生讲讲有关十二经脉的知识。于
是,对方就毫无保留地向我做了讲解。他说:“众所周知,血是流遍全身的。但
是,它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经脉有序流动的。而这个规定的时间就是指白
天的十二个小时。比如,心脏位于人体的中心位置,而血就会在白天的十二小时
内均等地向它流动。因此,这段时间内,心脏遭受的任何打击,或者叫损坏都是
十分严重的。因为此时全身的生命力都靠着循环供血的心脏控制。如果此时,心
脏受到的打击过重,则导致生命的死亡。而此时其他器官的经脉已经远离了中心
位置(心脏位置),虽然这些器官也遭受到打击(或者是损坏),但是它不至于使人
体立即结束生命。但是,这不是说,经脉多血或少血就无所谓了。恰恰相反,经
脉里的血还是要充足,并且是均等的。它们应当等量有序地相互流动。如果哪个
经脉出现阻塞或供血不足现象,也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以上的医学理论在中国医学界很盛行,甚至会普及到苦力、斗士及格斗人员
中。比如,在对打时,对方都想在最佳时间内击中对方血流集聚的部位,以迅速
取得胜利。经常有这种情况:在训练时,被击中要害的官兵往往要疼痛许多年,
甚至常年咳嗽、贫血。

  除了外面受到打击外,手冷手热,也会使人患病。对于这种着凉受热的患者
要服用加热或变凉的中草药来治愈。按中医的观点,如果人身体发虚,则血脉不
畅,这样就要增加能量。而生热的中草药就能解决体弱的病体。相反,如果患者
得了诸如寒热病的心火过旺的病,则血脉流速过快,心力过旺,这样就要增加减
热的中草药。

  治愈寒热病通常要服用鲜梨。它除了外表与我们食用的一样外,其口味完全
不同。这种中国人用作药材的鲜梨既硬又涩,很难入口。当那些患有寒热病的人
吃这种乏味的硬梨时,都被弄得满脸通红,眼泪汪汪。当您若向医生建议喝牛奶
时--要知道,牛奶对治愈寒热病是既卫生又有疗效的,那么您将得到反对使用的
答复:牛奶是一种催热饮料,它只能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火。往往有这样情况,
病人因为迷信这种粗俗的说法,即只能服用增加或减少冷热能量的草药而排斥其
他的治愈方法,从而导致饿死的悲惨结局。

  在中国人中间,有两件事使我感到惊奇:一个是对医生的迷信;另一个是患
者按医生的药方随意增加服药的药量。而这些药若按正常的药量服用对身体是无
害的,但是,如果随意增加药量,比如增加到能害死一头牛的用量,那么对人则
是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存在这样的背景,所以,显而易见,在百姓中打着治病救
人幌子的江湖骗子就多了起来。这种江湖郎中很好区别:从头到脚一身白大褂,
行医的地脚竖着白幡,幡上写着吹嘘自己医术如何高明的大字。

  一般来说,这些江湖郎中都出自落难之人。由于生活中遭遇到不幸,无法在
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出于活命才抓住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根救命草--从医行骗、浪
迹江湖。虽然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他们还是甘愿铤而走险。我就结识过这
样一种人。从其外表看可谓饱经风霜,当我们在一起交谈时,他总是吝啬失去的
时间。与其他江湖医生一样,他也身穿一件长衫,不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总
是端出一副职业医生的架势:严肃认真、彬彬有礼。只是他的一双鞋实在太破了。
不过他并不介意。是啊,连乡村的教师都穿草鞋,甚至还有的连草鞋都穿不上,
何况他呢。

  虽然他的相貌特别,但是内心还是善良的。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种幽默感。凡
是从他身边路过的人,只要有意求助他看病,都逃脱不掉他敏锐的目光。长期的
职业养成、练就了他识别患者的特殊才能。我多次发现,他能在一群群的人流中
轻而易举地捕捉到求医看病的患者。总之,这是一位深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三教
九流的中国人习性特点的江湖郎中。

  不过,总的来说,见多识广的城里人是不会求江湖郎中看病的,更不会轻意
上当受骗。所以,江湖郎中的从医行骗的重点就放在了乡村。也就是说,乡村才
是中国江湖郎中的用武之地。这里,他们可以随意在人多的地方,比如集市上挑
选个地方,挂起白幡,摆上林林总总的药品。接着便可以当着驻足观看的人群吆
喝起手中药品的神奇功效。

  展现给无知农民的药都是江湖医生自制的。所谓“药”,无非就是干草或干
树根;由这些草、根泡制的汤药,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蛇肉或其他野生动物干
肉。同时展示的还有那些专为愿意镶牙的患者准备的各种牙齿。不过,真正吸引
观众的并不是盒子上的草根、汤药,而是那些专门对付头脑简单过客的吆喝声与
使人捧腹大笑的俏皮话。比如,在一群农民模样的听众中,他发现了一位面色苍
白的中年人,机会来了。他主动搭腔道:“朋友,对不起,作为医生,我不得不
说:您得病了。如果您不看的话,那么结果是很严重的。或许,您不知道怎么看
好。那没问题,我是医生,我来给您治好。”这几句话使对方惊呆了。他知道自
己的确有病,而且还以为活不长了呢。此时,他身边的人也都上下打量着他。这
更增加了他紧张的心情。

  为了证实自己医道高明,江湖郎中还请对方吐出舌头来做进一步推断。面色
苍白的农民几乎是战战兢兢地吐出了自己的舌头,舌苔鲜红。不过,周围的人并
不清楚病人的舌苔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噢,这就清楚了!”郎中高叫道:
“我看,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过,您应该感谢老天爷呀,因为您今天有幸
遇到了我。跟您说吧,如果再晚了,那么连我的药也救不了您了。前不久,我也
遇到过与您患上同样病的人。那次,若是没有我,他现在恐怕已经躺在坟地里
了。”听到郎中的这些连蒙带唬的话,眼前的农民倒自感安慰了。他恳求郎中赶
紧给他开几副药,使他能早日康复。郎中的企图成功了。他一下子卖给轻信的农
民整整一大盒子药丸。而对方接过药盒后还万分感激郎中的及时医治,之后便快
步跑回家去。到了家,他还会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的奇遇说给妻子听:不但被郎中
诊断了病,而且还拿了治病救人的药。

  虽然中国人也都清楚江湖郎中只不过是为讨几个吃饭钱来从医行骗,但是那
些头脑简单的人还是不免上当受骗。这些人都是听了他们的花言巧语、自吹自擂
的话后才上的当。所以,在中国,那些江湖骗子,其中包括巫医会始终有市场借
医行骗。这也是使人极为惊奇的事。可能这也算是中国民族的神秘奇异之处吧。

发表于 2011-3-20 22:07 |
只看到瑕疵却认不得玉

发表于 2011-3-20 22:21 |
刘凤飞 发表于 2011-3-19 08:23
五行的荒谬

  


荒谬?应该是楼主荒谬吧。春木旺,那么秋之木呢?夏火旺,那么冬之火呢?冬火不能克金滴。
不要片面看问题,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21:10 |
地理不容左撇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道:“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这两类人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09:12 |
作者:常青花园 回复日期:2011-02-24 01:17:54 

  
    中医专家在电视上,讲了很多人认为很荒谬的理论,很多支持中医的人骂他们。

  
    实际上,他们骂错了,这些专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都是真专家,因为他们所讲的理论,都是完全符合中医理论的。

  
    他们对中医的理解,是正确的,是完全符合中医理论的记载的。

  
    而恰恰骂他们的中医信徒,才是不理解中医的。他们对中医中医的理解,是来自想象,而非来自中医理论的记载。

  
   

  
    作者:常青花园 回复日期:2011-02-24 01:21:14 

  
    就像很多支持传统武术的人,看了央视的武林大会,看到像农妇打架一样的轮王八拳,就破口大骂找来的不是真正的传统武术大师。

  
    其实他们错了,找来的,确实就是传统武术大师,传统武术大师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传统武术大师对了,他们掌握的,就是真正传统正统的传统武术。而错误的是传统武术的fans,他们对传统武术的理解,来自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电视剧和自己的想象,而非来自事实。

发表于 2011-3-26 10:14 |
瓜娃子!对你无需谩骂。你知不知道古时的单位与现在的单位不是一回事?还在那自作聪明!
   比如 :
    1、《隆中对》里:诸葛亮身长九尺。 难道你说他是幼儿水平?因为诸葛亮没有三米高?
    2、彭祖八百岁。你有如何计算呢?

发表于 2011-3-26 10:15 |
楼猪真是,脑袋被门夹了还浑然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6:06 |
大病死者十有六!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记载道:“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少师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
    《黄帝内经》这篇论文的作者在两千多年就对流行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对未来的流行病情况进行预测。《黄帝内经》时代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流行病最严重时,病死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可叹的是,中医信徒至今却不愿意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中医信徒还经常吹嘘什么“中医保护了中国人,避免了因瘟疫而导致的大规模死亡。”这跟《黄帝内经》记载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号!
    历史旁证。张仲景《伤寒论-伤寒卒病论集》记载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发表于 2011-3-26 16:16 |
一个哑巴在大街上给聋子说:太可怕了!
  “聋子听到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3:34 |
作者:常青花园 回复日期:2011-02-24 01:48:15 

  
    张悟本不是一个假大师,他是真大师。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理论完全符合中医理论,他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中医式思维方式。

  
    比如:生吃茄子可以减肥。

  
    因为茄子空隙多,能吸油,所以,吃进去就能吸人体内的油。这个思维方法是标准的中医式的!

  
    我炒过茄子,确实吸油。很多油,生茄子一下锅,立刻吸收没了。

  
    所以,炒茄子,必须先用干锅干炒,炒的蔫了,空隙就塌陷没了。然后倒出茄子,锅里下油,正式开始炒。不然没法炒。

  
    支持中医的人反对张悟本,说他是骗子,这可冤枉他了。他才是真正理解中医的,翻遍中医的书,通篇全部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而反对张悟本的人,才是不理解中医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