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均来自 《读者报-壹周刊》
记者杜勇 实习记者 高文 屈李平 泸州报道
很长一段时间, 傅粤宁一直在为父亲的事情奔波。他的父亲——傅尧君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做了心脏起搏器手术101天后去世。
傅粤宁觉得父亲走得不明不白。
他一直在为父亲的死讨说法:他没有选择和医院协商,而是选择了上访,甚至投诉到了省长信箱。
傅粤宁说,各级部门对他反映的情况都很重视,都及时给予了回复。但同时他认为:上级主管部门所有的回复都在回避一个最重要的事实——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并没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资质,而为父亲主刀的医生赵立志也未获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资格认证。
傅粤宁很肯定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医院会避重就轻:一旦没有资质擅自手术的问题被确定,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将面临超范围执业,非法进行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困境里。
围绕着资质问题,傅粤宁和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医院更愿意把这件事情当做一起医疗纠纷来处理,他们主动约傅粤宁全家谈判、主动向泸州市江阳区卫生局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而傅粤宁完全不认同医院的说法和做法。他觉得这就是一起事故,而且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在没有资质的前提下替自己父亲做了必须有资质才能开展的心血管介入手术。
关于傅尧君
傅尧君是一名转业军官,有3个子女:傅粤宁排行老大,另外还有两个妹妹。傅粤宁是家中的独子,深得父亲宠爱。在父亲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傅尧君的老伴姓谢,傅尧君死后,她独自住在泸州市的家中。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这位老妇人始终很激动,但是思维很敏捷、记忆力很好。她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听了医生的建议,从而让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就此没了……
老大傅粤宁在成都上班,二女儿在宜宾叙永,最小的女儿在教书,都很少回家。谢的侄子常常来看望她,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个侄子照顾着这两个老人。
在侄子的印象中,姑父傅尧君在生病前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下午,都还要打一个小时左右的兵乓球。
傅尧君的二女儿告诉记者:父亲虽然在1997年就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心速过慢,但一直采取保守治疗。这10多年来,心速始终保持在30~40次之间,并没有出现过激的反应。
邻居们也大都知道这个老头儿——傅尧君,他下棋、跑步,说话声音洪亮,还保留着军队转业干部的硬朗作风。
傅粤宁还记得父亲在生前的最后几天里说过的一句话,“我死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替我打官司,我就寻思着这病不会要我命啊!”傅粤宁说父亲可能有了某种预感,尽管当时自己完全不相信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不会挺不过这一关。
而这种预感在几天后变成了事实。傅尧君于2010年12月17日去世,距安装心脏起搏器仅101天。
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坚定了傅粤宁的维权决心。“尽管很难,但是我一定要讨个说法。”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傅尧君于2010年8月27日住进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城北新院。当时住院的原因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心衰。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区别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直属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所医院都并不为当地人所知。
据医院原来负责宣传的曾科长介绍:近几年来,医院在院长的带领下,发展得很快,并且于2010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专家组评审,先后荣获“全国重点建设中医医院”、“中国百强品牌医院”。
城北新院也是最近几年才修建的,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
傅粤宁说这所医院已经逐渐被当地老百姓认可,他也承认,在很多医疗领域里,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的确有过人之处。
心脏起搏器手术的争议
傅尧君住进医院的第三天,他被转入了住院部心血管内科治疗。
因为长年心速过慢,医院建议他安装心脏起搏器。
据傅尧君老伴回忆,因为傅尧君一直采取着保守治疗,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她并不放心,而在1997年老傅在成都检查出心速过慢时,当时的医院就建议给他安装心脏起搏器,考虑到手术的风险,他们当时放弃了手术。而这次是因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医生甚至护工都一再来劝自己:心脏起搏器安装只是一个“小手术”,而且对于缓解病情有很大帮助。所以才下定决心给老傅做手术。
这种说法被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断然否定。医院方告诉记者:是傅尧君家属一再要求,他们才给患者做的手术。
2010年9月 8 日,由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医生赵立志主刀,为傅尧君进行了心脏起搏器安装手术。
傅粤宁说:直到父亲去世,他们都并不知道这所医院并没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资质,手术医生赵立志也未获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资格认证。而他认为:没有资质,就说明医院完全不具备这个手术的能力和资格,这直接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医务科一位杨姓副科长告诉《读者报·壹周刊》记者:对于患者的不幸去世,他们也很痛心,也曾多次主动找患者家属沟通,但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医院完全有能力做这个手术,患者家属此时提出这个事情,目的就是给医院加压,目的就是多要钱。现在患者家属对死亡原因提出异议,医院也多次组织业内相关专家讨论,一致认为该患者的死亡与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无直接因果关系。
但本着负责的态度,为进一步明确医院的医疗行为是否给患者造成伤害,医院已主动向泸州市江阳区卫生局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该医院承担的责任,医院绝不推诿。
这位副科长还以一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了患者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傅尧君家属曾经因为感激医生,私下给过当班医生红包,而医院却是把红包里的钱划入了傅尧君的医药费里。
而傅粤宁说自己虽然对死亡原因提出异议,但这并不是自己的重点,自己首先强调的还是医院的资质问题。他说,自己就像在做一个推理题一样:打个比方,一个汽车驾驶员,如果因为没有驾照出了车祸,他解释说我有开车这个能力,只是还没有办驾照而已,你说他能不能免于惩罚?没有资质就好比是这个事情的大前提一样,抛开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死亡有无直接因果关系,它都是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下,如今,大前提都不成立,其它的问题怎么去谈?
医院认为傅粤宁就是想多要钱。傅粤宁对医院提出的赔偿额为66万。傅粤宁和律师商量过,他们认为正常的赔偿额为33万左右,而医院在没有资质的“恶劣”前提下,他提出了正常赔偿额的2倍。
显然,这个赔偿额并不为医院接受,傅粤宁说因为赔偿而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和院方交涉都不欢而散。
而更让傅粤宁纠结的是医院一直都不愿意直面资质问题,在傅粤宁看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傅粤宁说真正让他有信心维权的是卫生部和四川省卫生厅的两份文件。
《卫生部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7]222号)文件)中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对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凡通过能力评价的医疗机构,准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科目登记,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其原有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诊疗科目及其科目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项目。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将准予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告。
随后,傅粤宁在四川省卫生厅网站上查询了可以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名单,发现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果然不在其中。
在《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08〕179号)文件中规定:“未获准开展或未指定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相关诊疗技术应用的医疗机构,未经卫生厅审批同意一律不得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技术;对未经卫生厅审批同意擅自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应技术的医疗机构要严肃查处,必要时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附件中公布了获准开展相关诊疗技术应用医疗机构名单,名单中的确没有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