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探讨富贵由来
1)
『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 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
自古薄福短寿的人,因为积德行善,而能够得到福寿绵长的果报,不可胜数。
相反,大福之人,因为做不道德不仁义的事情, 削弱自己的福份,致使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家破人亡,亦复不少。
很多人不知其中的原因.
对于福薄财少,资具缺乏。我们不必忧虑,自有破解妙方。
对于有善不积,有福不修才是值得我们忧虑。
俗语说:『成业难,守业更难』。能成业者,即是有福之人。能守业者,即是能够广造福德之人。然而,真真有大福德之人才能创业守业,更能利及子孙後代。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广造恶业不济贫苦的人才是『富不过三代』。
孔老夫子当年所造一切利益大众福德,直至如今其子孙後代受其阴德,获福无尽,家道还甚其兴隆。
无福报的人叫『贫』,无智慧的人叫『穷』。
没有福报就很难布施钱财,而没有智慧就难以教导大家走向吉祥和幸福。
其实,最穷的人也能布施。
比方说,将路上的石头清除掉,使行人不会被踢倒在地。请口渴的人喝一杯白开水,以及帮他人做一些义务劳动,这些事情一点都不要花本钱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贫穷之人因为缺乏财物,而肯发布施之心,更加显示他的高贵。从而改变定数而奔向富贵。
万事万物包括人的命运都有定数。
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
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
改变定数者,即是现在广种德行而能改变现在生中的命运。
《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
《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
西方文化的《圣经》也提到类似的说法“ 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 " "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他必按人所做的报应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报。"
2)
祸福无虚,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祸之与福本来我们自造自受,无可代替。
世界上的人多数困于生活中琐事而难静下心来真正地思考人生,以至不知因果产生祸福二根。(不过因果善恶报应作用的时间确实太长,长得令我们的短暂的人生很难觉得它的作用; 每日为生存而奔忙,又局限于自己的体验认知, 我们绝大多数凡夫确实很难有时间, 精力,意愿静下来地思考, 也很难形成正确的对宇宙,人生正确的看法。)
我们得到了苦报而感到相当惊恐,而不知这皆是我们自身所造的苦因而产生。
如今世道,为恶的人自欺无天。迁善的人偶然做点小善,便望迅速得到福报。
有福之人,自恃财势、自骄自满、傲物逞能。 在得意时,认为能有今日,功成名就在于自己之拼搏和运气。切不知有此成就和运气,也是过去生中所积善因成熟的原故。试看多少人终日劳累费尽心机,而一事无成者多多,我们应珍惜自身过去所造的善因缘。
小善报应较近;大善报应较长远。近报的福轻微;远报的福厚重。
现代相信善行的人,并非没有,只是坚定、长久去行持的少。略微做几件善事,偶而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错误地认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为立时废除、停顿,这都是要追求速报的心误了他。
发心行善,福份虽然未明显来到,祸端却已在暗中远离了。横心造恶,祸端虽然一时未到,福份已逐渐远离了。
行善的人,如同春天花园中的草,虽然看不出它生长,但事实上却日有增长。造恶的人,如同磨刀的砺石,每天看不出它减损,事实上已一天天在亏损了。
《圣经》中也讲到:"神必不作恶;全能者也不偏离公平。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有收成。"
因果善恶报应说法并不是我们常认为的所谓的“佛家的专利”, 中外的民俗文化, 佛道儒家,西方文化的基督都反复强调, 重申这种观点。
《三世因果文》在这方面讲得最全面, 最具体。 也许我们如能把眼光放得更长久一些,便更容易理解这些思想。
聪明智慧之人,不会拒福于千里之外,而能够修身立命于永恒。
广积阴德,使现在和未来获福无穷,远及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