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记者从西充县文物管理所获悉,位于该县太平镇的古代寺庙乐和寺已完成保护性修缮。
据了解,该寺始建于宋代,清康熙三十一年重建,原本为一座坐南向北的四合院,如今左右厢房与前殿均已不在,只留下正殿。寺内立柱全为马桑树材,柱围都在160厘米以上,十分罕见。
该县于今年3月底启动寺庙的修缮工作,为期2个月。修缮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遵循古建筑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保持了该寺原来的建筑风格,主要对破损墙面进行修补,对屋顶的青瓦进行翻新,墙体、木柱进行粉刷,并整治四周环境,在正殿四周增设排水沟,正殿前新建花台,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和周围环境协调。
乐和寺是该县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重要古建筑。因其年代久远,主体保存完整,有较高的文物、历史研究价值,被西充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申报省级文物。
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西充县发现192处文物点。在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西充县新发现260处文物点,其中有古墓、惜字塔、古寺庙、古建筑、壁画等。同时也发现,“二普”中登记在册的192处文物中,已有50处自然毁损,不复存在。
“对文物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据西充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文物的普查和保护宣传工作,在“三普”的5年中,该所工作人员足迹遍及400多个行政村,通过村民提供线索,普查人员实地考察、测绘、拍照,搜集了400余处文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对文物所在地的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人为性破坏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