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相依留门戸,日荒月芜雉撁兔。
话又说回来,封闭已久突逢开放时期,人心思动,青壮外出务工打拼这是一个客观现象,政策允许且有收益所以停不下来也止不住;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农助农,减免税收的政策,但这种老幼妇孺的留守现象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面还无法改观,谁叫是:人往高处走呢。
记得清初移民四川插占为业,政府鼓励(前期也强迫)前后两百多年,到后来四川已是人满为患无地可占,且有事端滋生,就有大臣上书清廷停止“填川”,实际情况是停不住(到后期已经是自愿举家入川为主),最后也是按照“市场规律”的自动调节功能无地可占也就慢慢的自己停下来了。
现在的人员流动与那时相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国家不是死水一潭而“动”起来了应该是好事,当然有利就有弊,如何解决这个“弊”眼下看来还没有一个能够兼顾的好办法,这就是散人先生(也是大家)诗中表出的忧虑。
散人先生好题材好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