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江北大道一角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蒋健 更新时间:2012-10-15
21世纪是一个城市的时代。城市作为发展的核心,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地方,而是一个适宜生活、适宜工作,具有巨大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方。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新路子,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聚集力的“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自此,巴中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目前,巴中城市建设正步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建设发展阶段。
如今,只要是生活在巴中这座城市中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感叹:“巴城变了!”
抓中心城市建设 让龙头“昂”起来
走在巴城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仅2012年上半年,我市又新组建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家,申报获批融资担保公司1家,产权交易所分支机构获批1家。去年以来,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下,我市金融机构却逆势较快增长。”市政府金融办人员透露,“现在巴城老城区寻找1000平方米以上、适合开金融机构的商业房是一房难求。”
据统计,目前巴城共集聚了40家金融机构,其中设立巴中分行(支行)的银行5家,保险分支机构13家,证券期货1家,其他金融机构21家——巴城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正在逐年递增。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是市委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中心城市,是跨越发展的龙头。去年来,我市把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力加以推进。
——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新建或改造了巴城西出口大道、回风大道、江北大道、江北望王路、佛江路、老江北大道、南坝大道、黄家沟大道等城市道路,巴城老城区的框架进一步拉大,尤其是巴中经开区的规划建设。
——城市形象进一步丰满。“双80”的巴城建设规划目标令人振奋。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经开区建设紧锣密鼓,望王山运动公园、南龛文化产业园、巴中首家五星级宾馆、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城市功能完善。市政务中心宽敞明亮,市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巴城东客站、西客站先后外迁,市体育馆、游泳馆加紧推进。
市规划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中心城区的建成面积将从现在不足20平方公路扩大到80平方公里,人口将从现在不足40万增加到80万,并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
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5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89.9%,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增幅为50.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29.6%、35%、4%,五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总量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升,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随着城市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巴城科学发展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抓四级城镇体系建设 让城镇“美”起来
吴月娟站在15层公寓的阳台上,脚下是装扮一新的滨河路,身后是正在修建的中坝到南坝的中南大道。这个农民的孩子,前年搬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住进目前巴城最好的小区之一——雍景湾居民小区。
从“造城”开始,巴中的农民冲破了土地的束缚,做起了新城里人。一大批崛起的小城镇,让这个地处大巴山脚下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中心城市到县城,再到重点镇、中心村,我市的四级城镇体系从规划到建设呈现出协调发展局面,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巴中主城区一城两翼,三个副中心城市——通江、南江、平昌,以及全市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的规划。
“加快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重点镇、中心村的示范效应,对我市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巴中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四级城镇体系作为巴中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培育的重要节点来抓。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
随着“五创联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工程”等活动的蓬勃开展,我市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作为龙头的巴城,这座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交相辉映的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山水风貌独特,组团格局清晰,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城市雏形,已经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宜居”一定会成为巴城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