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元旦将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对于处在深冬时期老百姓来说却是个闲暇的季节。在这个期间大家就会张罗办很多事情,比如准备过节的用品,再比如举办孩子们的婚礼。没有农活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到场,这样婚礼就会很热闹。而对于地处甘南临潭县冶力关的老百姓来说,这个冬季更是格外的喜庆,因为这里不仅是多民族的融合地,各族婚嫁习俗有所不同,而且更是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因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搭配,民族风情浓郁而被誉为“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甘肃冶力关森林公园的美景令人沉醉
临潭回族的婚嫁习俗大都是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来办的,但由于临潭是一个汉、回、藏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回族的婚俗或多或少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其程式主要有说亲、定亲、送礼、过门、开脸、回门等过程。
说亲:回族当中有句俗语:“一家女儿百家求”。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说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等四色礼,介绍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后,如果女方家接受礼品,表示已同意了这门亲事。 定亲:说亲成功后,就要通过媒人由双方家长商定日子定亲。由男方家准备四色礼及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赛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送礼:接下来就是纳聘礼,也叫送大礼。聘礼一般包括钱和物,礼金多少不定,因人而异,礼物则包括男方为女方所购置的衣服、鞋、袜、化妆品、手表、缝纫机等。另外还有四色礼若干份,份数取决于女方家族户数,每家一份,现在大多给礼金。一般男方家还要准备一件上好的衣料送给新娘的母亲,这个礼叫“衬盘子的”。
结婚: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星期四五六3天中的任何一天为佳期。婚礼是先从女方家开始的。新娘早早地坐到炕角,周围由女伴或女亲属围坐,娶亲队伍来到新娘家时,新娘开始哭泣,这些陪坐之人不断对其劝慰。女方家主人及亲戚则将娶亲队伍请进正屋入席。席毕,双方各派一人去寺里请阿訇,准备念“尼卡哈”(证婚词)。
阿訇首先要向新郎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信仰、信仰箴言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曼亥日”钱。第三项,全体肃然,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经文,念毕,众人作“都哇”祈祷。
送亲队伍快到新郞家时,新郞家的大门外等候着许多迎新和看热闹的人。堂客扶新娘进入新房,娘家人将新娘陪嫁送进新房后,婆家人将送亲的所有人让进客户上席。席毕,其他送亲人回去,只留两位堂客,负责为新娘收拾床铺。
洮州回族在这天有耍公婆的习俗。送亲人离去之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要将锅底黑粉、墨汁或其它颜料抹到公婆脸上,有头上戴上破草帽的,有脖子里挂一个铜钟的,有反穿皮袄,倒骑毛驴的,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当晚还要闹洞房,当地人叫“耍堂客”。闹洞房不耍新郎新娘,而是耍两位堂客,小孩子们喊着“堂客娘娘给个枣,又生儿子又养生女儿”,不断向堂客讨要婆家人为堂客准备的干果。
开脸:第二天,新郎家要大摆宴席,这在当地叫“开脸”或“吃枣”。首先晨礼后,新郎家附近的亲戚要请两位堂客吃饭,这叫请堂客。新郞家所有亲戚上席,席间,堂客给上席的每一位亲戚发一枚糖果或一颗红枣,然后头戴风冠、身穿古典装束的新娘拜见婆家人。婆家的这些亲戚还要给喜钱,也有送化装品、首饰的。婆家的亲戚照应完后,新娘父母偕同娘家人中的所有亲戚一道,也来男方家认亲吃席,探望女儿。 回门:婚礼后三天或五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此后的一两月内新娘、新郎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
秋季的甘肃冶力关丛林
一场婚礼成就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幸福联系着多个家庭的心。在甘南冶力关这片热土上还在孕育着千千万万着幸福的家庭,就像这里的风景一样,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在这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的时刻,也祝福冶力关的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