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也曾经扮演过拉动经济的角色,在家电热的过程中,家电的价格也很高,上世纪八十年代标准家庭(三口之家100元左右的月收入)对应的普通电视机(21英寸直角平面)需要2000多元。
只是家电很幸运,在竞争中实现了产业化,独立的厂商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性价比很高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如今很少听到社会对家电业的批评声音,这是市场、产业化的功效。
然而,房地产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在作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效果显著,但它没有给民众带来福祉,过高的房价成为了房地产的诟病,持续伤害社会。
房地产不可能像家电那般水到渠成完成产业升华,其根源是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也是这个市场唯一的原材料供应商,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
政府在构建房地产经济机制过程中,并没有刻意避免这个弱点,反而强化了这一弊病,而且整个社会至今持守弊病视为好成绩。本文以大城市为蓝本,试图揭开逆产业化这个被社会忽略的高房价根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论说在不能改变政府垄断土地的前提下,怎么让房地产产业化、产品多元化,因为政府毕竟更多地只是垄断这个市场的原材料供应,在终端产品市场竞争还算充分。
一、企业形态、价值链、产品结构与房价
房价究竟是高还是不高?虽然房价涨的趋势给我们的感觉就如男人用了波崃史忑般的持久,但从政府管控楼市的意图取向来看房价还是过低了,因为所有的机制性构建都是围绕怎样拉升房价进行的,当然,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未必有清楚地意识到其问题。
除了房地产以外,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产品结构如此单一的产业了,这是导致高房价的根源之一。如果你嫌奥迪汽车太贵还有奥拓、如果你嫌耐克鞋太贵还有安踏……但房地产商品房只有豪宅,没有简约型商品。
大城市的政府普遍偏好如是产品形态好、希望自己管辖的城市漂漂亮亮,著名、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成为了大城市的“座上宾”,当然大型房企也更适合大城市。于是,大城市都逐渐形成了大面积出售土地的供应模式,这种供应模式注定留在市场的只能是大型房企,他们提供的是相对高端的产品,擅长提供中低端产品的中小房企被逐出市场。
事情就这么简单,其他市场如果没有政府的类似参与,如果不是汽车、电器等机器化程度高的行业,多元的需求要求有中小企业。但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作为土地供应商,当他们只供应大片土地的时候,就人为地替代市场选择,破坏了产业化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高房价就是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代价之一,直到今日整个社会都不觉得这是问题,因为我们缺乏产业化思想。
二、政府因为要用住宅拉动经济,忽略了拉动效果不好的租赁市场
购买与租赁并存是房地产产业的消费特性,租赁市场是解决不动产与劳动力流动、不动产价值高与工资有限矛盾的消费形式,然而这种消费形式也被看得见之手压抑了,让住宅产业变成了一条半腿的瘸子市场,加剧了房价的矛盾严重性。
混组现象的存在很经典,社会最应该反思的是在抑制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政府没有制导、引导开发商开发适合于低收入群体承租的房子,当他们消费不起现存水准产品的时候,只能利用房地产的可改变性,把产品分割成为更低价格的消费单位形成混组的经济现象。
三、房地产逆产业缺陷下的保障房
在用住宅产业拉动经济、逆产业化的背景下保障房被忽略了,商品房产品结构带来的高房价加剧了保障房的矛盾、缺乏租赁市场也加剧了这一矛盾。
如果用产业化思想来审视这个问题会把保障房解决得更好,具体思路是政府不要垄断保障房,让市场提供一些中低价位的产品、构建好租赁市场,减少保障房的供应范畴,让政府在更小范围内保障低收入群体。
忽略产业化机会成本之一是高房价,高房价加重了政府本来就很难做得好的保障房责任。
四、给中低端商品房税费优惠
如果能够通过开发中低端的商品房、构建租赁市场减轻高房价的矛盾,减轻政府保障房的责任,可以考虑给中低端的商品房税费优惠。
|